您的位置: 金融智库 >>  经营力 >>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金融监管新趋势对工商银行影响甚微
发布时间:2010-7-5 19:3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点击:
打印字号:  收藏
关键词语:工行 姜建清 金融
本文摘要: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靠比较高的息差,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51分报道,一幅金边眼镜根本挡不住姜建清精明、沉稳的眼神,微微翘起的嘴角更突显出银行家纵横多年的自信。这就是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的封面——《工行应变》。

  执掌工商银行十年,姜建清先后以行长、董事长的身份,经历了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国有银行改革全过程。完成股改上市、走过金融危机,姜建清眼中的中国银行业该如何面对来自国际的金融监管新趋势?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受邀多次参加了国际上重要的金融监管改革会议。国际社会开始倾听并重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想法,使姜建清感受到这十年间全球金融业所发生的变化。但他也说:“不能别人生病,我们吃药。”

  《新世纪周刊》再度走进姜建清的办公室,探究全球监管新思路下中国银行业是否也将全面从严?而全球市值最大、最多资产也最赚钱的工商银行又将如何应对?以下是记者对《新世纪周刊》助理主编凌华薇的采访。

  记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痛定思痛,试图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框架,焦点就集中在了资本金上,工行目前资本充足率11.98%,核心资本充足率9.58%,在几大行里是最高的,对于可能面临的资本饥渴,姜建清怎么看?这对于工行乃至整个中国银行业有什么影响?

  凌华薇:姜建清特别谈到,危机以后巴塞尔委员会在资本的定义,资本的质量、数量相关的监管指标做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些改革最后都体现到银行资本金的层面上来。不过姜建清谈到,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因为发展阶段不同,银行的业务、盈利模式、资产负债的特点都和西方运营行业有极大的不同,因此这些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比较小。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与西方银行业的差距会逐渐弥合,相应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因此压力从长远来看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今年年初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这轮再融资的浪潮,姜建清也认为,主要是增强银行对风险损失的弥补能力。

  记者:在这次危机中,西方银行业纷纷出现“流动性黑洞”,因此目前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等,银监会去年以来也对国内银行业的资本质量、杠杆率、拨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监管原则和工具是不是意味着银行业的效益今后要大打折扣?

  凌华薇:姜建清他分析认为,按照现在地方金融改革的内容,如果按照新的规则来实行的话,它的代价势必使银行效益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情况不太一样,因为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靠比较高的息差,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责任编辑:天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