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宣布,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每月上调一次的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第十次上调准备金率。
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5%的历史高位。据估算,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
此外,自去年央行重启加息通道以来,已经加息四次。最新一次加息是在3月份CPI出炉前夕的4月6日。
分析 上调主要为抑通胀
银河期货分析师孙磊分析认为,3月份CPI涨幅仍然较高,后期通胀压力还非常大。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还是为了调控通胀压力。
此次调控手段上,央行为何没有选择再加息呢?
孙磊分析,这次没有加息,是因为加息的频度不能过大。连续加息会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热钱继续流入国内,对缓解通胀压力作用不大。此外,加息还会加剧企业的经营压力,直接涉及到企业的融资成本。
预测 调控措施将更多样
孙磊预计,如果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对于缓解通胀没有太大的效果,6月份就有加息的可能。
“现在通胀形势越来越复杂,既有传统的食品涨价因素,又有输入性通胀因素,还有劳动力成本上涨因素。在此情况下,仅利用金融工具调控通胀是不够的。”孙磊预计,针对通胀所采取措施可能会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工具外,行政上的管制可能会比较多,包括政府找一些相关行业的代表谈话,约束其不能涨价等。
海通证券分析师刘文辉预计,央行将更多的是采用正回购或发行央票的方式微调市场货币的供应量。
影响 银行放贷将更难
孙磊表示,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对银行肯定会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的是银行的放贷能力。
现在企业已经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将进一步加剧银行资金链的紧张度,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从银行贷款预计将更困难。
“股市方面,这次上调不会导致市场发生根本性转折,但是会改变市场节奏,对股票上涨的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孙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