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其中,受到贷款约束的地方企业,尤其是地方国企成为各家银行竞相追逐的合作对象。“从政策上讲,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措施,比如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财政贴息,对商业银行也有一些奖励措施。”
因此,在人员设置、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上,各家银行均倾力不少。“人员配置上,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的相关业务几乎是总-分-支全覆盖,过去这些银行只有总行有相关业务,很难覆盖到分行,现在甚至连支行都配置了相关业务人员。”
“三法一指”的80%底线
对商业银行而言,以“三法一指”为代表的贷款新规,也让其备受约束。随着年内新增贷款受托支付比例须达到80%的监管要求出炉,“实贷实付”、“受托支付”和“贷放分控”等要求牵扯了银行不少精力。
上海银监会3月底披露的数据显示,上海银行业2011年前两个月新发放固贷、个贷、流贷三种贷款受托支付比例为72%,比2010年大幅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不过,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即辖内金融机构要力争在6月末实现新增贷款受托支付比例达到或接近80%。
半年内提升至80%,对银行而言并不那么简单。
本报记者此前获得北京银监局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份,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固贷、流贷新规执行率高达90%和74%,且根据对27家银行进行的重点抽查数据显示,发现问题的笔数和金额占抽查样本比例分别为5.15%和11.83%。
一位当地监管人士透露,银行自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不准确、合同对贷款用途约定不明确、受托支付比例较低和部分贷款用途与申请不符等方面。
对于银行而言,实体经济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旺盛,而流贷监控也较难。即便是固贷,“实贷实付”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
其中,未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仍然是固定资产贷款发放的主要问题。2010年相关检查发现,27家银行中有3家存在上述问题,涉及贷款为4笔,贷款金额1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