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评论(0)
  • 字号:  
  • 收藏 点击:
  • 信用卡欺诈交易爆发 商业银行陷管理困境

    2011-4-16 10:57:06  来源:21世纪  作者:   

      数月以来,假冒网银、钓鱼网站窃取客户资料及密码导致储蓄账户资金被盗案件时有发生。

      商业银行对存款人账户资金安全的保护能力受质疑。

      “钓鱼网站等欺诈交易的发生,虽不能说明银行的系统安全机制已被犯罪分子攻破,但这反映出国内银行在欺诈交易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真空地带。”某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一位人士受访时指出,任何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均分为事前、事中、事后阶段,至少在事前监测阶段,我们做得是不够的。

      国外的银行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做到事前发现可疑,事中进行阻断。

      而我们的有些银行是靠事后,大多数都是客户报案了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

      1.“欺诈交易”案发

      近年来,国内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信用卡总量已达到2.1亿张,2010年信用卡交易量达5.1万亿元,其中消费金额2.7万亿元。

      业务虽高歌猛进,有些银行卡欺诈交易的风险防范意识却甚为薄弱。银行卡欺诈交易的威胁日益严峻。

      2009年,国内信用卡产业已形成损失的欺诈交易金额1.74亿元,同比增长5.10%,而据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比2009年至少翻了一番。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受理环境的改善,信用卡的欺诈时有涌现。

      费埃哲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建分析称,一方面,随着卡市场的发展,这种欺诈变得非常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欺诈总是倾向于攻击薄弱的环节。

      “在欺诈防范的技术手段上初级,风险防范的意识薄弱。

      因而欺诈非常容易得逞,欺诈的规模化发展成为一个趋势。”他说。

      欺诈风险属操作风险范畴。纵观已发生的欺诈行为,如信用卡套现、盗卡、伪造卡、钓鱼网站等网上支付诈骗等,欺诈犯罪手段并不高明,受害者之中也不乏高学历、高智商的人群。当欺诈交易发生时,指责客户风险防范意识的不足多有失公允,更需银行反省自身,其反欺诈管理是否在意识、技术和机制上存在漏洞和不足。

      陈建表示,近来各种欺诈案件频发,中国的商业银行对欺诈交易风险管理已经有所认识,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需强化。

      通常欺诈交易风险管理体系只有最基本的解决方案,即在案件发生后,经客户举报、投诉方才进行案件跟踪以及客户关系处理。

      “但是,欺诈交易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事前的监测和识别,因为案件发生时,损失已经造成,并且对资金的追索、案件的侦破不仅成本巨大,而且难以完成。”陈建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shuanger8
    网友评论:【已有 1 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发表评论】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