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评论(0)
  • 字号:  
  • 收藏 点击:
  • 郭田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保障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1-5-23 8:50:07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郭田勇  

      “回顾过去,我国银行业立足于开放的视野,不断推进改革的步伐,坚持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并举,既强调质量效益又注重社会责任;放眼未来,我国银行业应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大背景,全面实施战略转型,坚持差异化、集约化、综合化发展之路,服务并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日前,就“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知名学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郭田勇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攻坚时期。支持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既是我国银行业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机遇与挑战。

      差异化经营——刺激内需增长,发展消费金融

      记者:从近年来消费的迅猛增长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愈加强劲,但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加之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强,因此,迫切需要加快经济调整步伐以挖掘内需的巨大潜力。您认为银行业应当如何调整战略定位,刺激内需增长?

      郭田勇: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此,我国银行业应立足刺激内需增长,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实现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实现差异化经营,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消费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逐渐成形。但是当前我国的消费金融产业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消费金融供给主体单一、消费金融产品不规范、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消费潜力尚待挖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消费金融供给不足,远远落后于消费市场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引导消费金融的发展,在转变消费观念、加强信用体制建设、开展消费金融创新、拓展消费金融市场等方面着力突破,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

      银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近年来,尽管我国银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整体上我国银行业体系并不完整,层次结构不健全,同质化竞争状况较为严重。我国银行业应立足自身条件,实现差异化竞争。在业务方面,通过创新突破传统业务同质化约束,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服务方面,通过差异化服务稳定客户、赢取市场。同时改善监管手段,完善监管理念,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的银行业格局,促进银行业有序竞争。进一步搭建起“金字塔”型的金融体系和层次结构,以有效规避银行业同质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已有 1 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发表评论】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