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银行业的大力支持,银行业应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以信贷规模的结构优化带动经济结构的边际调整,改变经济增长对粗放经营的路径依赖。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间的互动有力地支持了宏观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界定了银行信贷的投放分布;另一方面,信贷资金在不同产业间的布局也会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为此,我国银行业要逐步探索市场化的信贷管理模式,配合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优化信贷业务的资本配置,调整信贷业务的产品结构,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发挥信贷杠杆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银行业应加强经营要素的有效利用。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方面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资产质量,优化业务结构,以发展高效益、低风险的中间业务为重点。同时,着眼于提高银行经营的服务质量,加快金融创新,拓建综合性、多功能的业务体系。注重成本集约化、技术集约化和人才集约化,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集约化经营的转型之路。
“十二五”规划指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例。中小企业以其在消费品生产领域的贡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银行业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主动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推出针对性创新产品,加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十二五”时期,也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银行业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扶持农村信用社增强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完善现代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逐步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群众的贷款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