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分行推出在长期会为城商行带来规模的快速增长,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风险资产将随之增长,预计资本将快速消耗,资本充足率快速下降。
按照银监会《关于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新资本监管标准,正常条件下非系统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若考虑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预计资本充足率将不低于13%。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成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14%,低于2009年末的14.44%。
继年初发行了25亿元次级债券之后,在今年5月份,成都银行发行了10年期、24亿元次级债。罕见的是,这次发债票面利率飙升至7%。而此时,五年以上银行贷款利率仅为6.8%。7%的利率,意味着成都银行年付息高达1.68亿元,占2010年净利润16.25亿元的10.34%,负债成本之高难以掩盖,资本之渴也可感知。
上述资本补充规划显示,次级债发行后,成都银行现有核心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例约为76%,考虑到资本机构约束,在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的基础上,成都银行仍有必要通过上市融资等市场补充渠道。
据悉,对于推进IPO工作成都银行非常积极,希望尽快推动在合适地点实现上市,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对核心资本的直接补充。除此之外,成都银行还考虑在必要时可再次通过非公开定向募集方式补充核心资本。
担忧二:贷款集中度问题突出 “垒大户”确凿
贷款集中度风险一直是城商行发展中中一道如鲠在喉的尴尬事。“垒大户”与“服务小企业”,“抓机遇发展”与“走特色化道路”,一直是城商行这几年小心翼翼前行中独木桥的两端。“垒大户”与“抓机遇发展”都是高成长的顺势之路,轻松省力。而“服务小企业”与“走特色化道路”却是要呕心沥血苦苦探索的荆棘之途,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