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评论(0)
  • 字号:  
  • 收藏 点击:
  • 成都银行IPO:两个秘密武器 三个担忧

    2011-8-12 9:03:47  来源:中国金融智库网  作者:   

      在普遍以地方财政为第一大股东的城商行里,在经历了生存保卫战的心有余悸之后,在“阳光普照”的缝隙被信贷投放的洪流冲刷扩大之后,多少城商行还能坚守监管层为其规划的金融服务补充者这第三梯队的角色?

      数据显示,成都银行难逃此诟病。其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成都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69.19%,超过50%的监管上限,而在2008年和2009年,这项指标分别高达179.61%和136.99%。此外,尽管去年末其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降至9.44%,略低于10%的监管红线,但在2008年和2009年,这一比例却分别高达79.20%和63.23%。

      同时,目前成都银行的业绩过度依赖于放贷利差,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较低,业务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

      成都银行的这一数据,是确凿的“垒大户”问题,与目前银监会在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所提纲的“将有助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集中度”相违背。上文也提示,其所打造的“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定位需进一步精准,信贷规模细分需进一步调整。

      成都银行披露的最大十户客户贷款名单来看,绝大多数集中在房地产与投资上:

      此一时非彼一时。当前的贷款集中可能更棘手,皆因事关平台贷。

      担忧三:平台贷占比近三成 不容乐观

      平台贷即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地方融资平台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其名称可以是某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

      去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风险,成为监管层一再警示的重点。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更依赖本地化存贷业务,因而,城商行一直是敏感的平台贷问题上的重点关注对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已有 1 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发表评论】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