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云平台开创支付新局面

2015-09-06 09:33:03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yangjing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爆发式增长和急速膨胀的数据,云计算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商业行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云计算日益引起商业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业界就云计算的巨大潜在价值已经形成共识。

01

对云计算的理解与认知


云计算的概念。对使用者而言,可在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多种设备连接网络随时随地访问云端资源,从而实现了有效管理自身的账户和数字化资产,提高了个人工作效率。用户还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以自服务的方式配置和调用云服务,并根据在某段时间对某类资源或服务的使用情况付费,实现了“按需取用”的资源节约。


对企业或组织而言,云计算能节省基础设施成本,不必按峰值要求配置资源,而将IT从资本支出变成运营费用;可以改善员工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促进协同工作的效率;云计算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功能还能帮助企业更严密地控制业务运行,理解、预测和影响客户行为。


对提供者而言,云计算可以实现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并根据用户需求的改变,快速动态分配和回收资源。这样既保证忙时用户需求的及时满足,又保证闲时资源的及时回收,利用规模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金融领域的银行,储户将钱存到银行可以随时提取,但用户并不会同时提取,而银行可以将闲置的钱用于放贷。


作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化进程,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


云计算的技术业务联系。在云计算实际落地实施中,因各企业实际具备的不同技术条件、商业模式的不同以及各自差异化的业务需求,主要归结为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以Google为代表的“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模式。该模式中,因企业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需在有效降控制技术成本的前提下,满足诸如大并发量、大规模特性等的业务技术需求,从而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变革创新。


以Amazon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商业机会”的表现形式。该模式中,因在技术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诸如基于虚拟化技术的AmazonEC2),从而使商业社会出现新的业务模式,创造了全新的产业链价值。


以Salesforce为代表的“创新商业”模式。该模式本身即是“云”的理念。Salesforce向服务对象提供应用软件服务资源按需获取的云服务能力,但并不限定其技术方式需基于某些特定的技术实现。


通过对业界云计算典型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到,云计算是企业级IT技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云计算天生是面向“服务”的,和“应用”需紧密结合。云计算不再仅是IT领域的专业术语,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将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带动产业转型,并重塑产业链。得益于云计算这种创新的计算资源使用方式和基于互联网标准的连接方式,商业社会日益依赖计算资源进行运作的业务资源将能以一种更便捷、更灵活的方式聚合并按需分享,实现更高效、紧密的多方协同。


云计算的特点。由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业务模式将具有区别于传统业务模式的特点。其中,实现多方协同、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服务标准化、信息透明性和网络化访问往往是基于云的业务模式所必定具备的特点,此外还包括自主服务、服务可扩展性、分析能力/智能化处理、支持按资源使用量计费等。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实现多方协同:实现商业生态环境多个合作伙伴/参与各方之间的高效交互、更加紧密的合作与在线流程整合。


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将资源从资源拥有方高效聚合并可以一定的模式快速分享给资源需求方。


服务标准化:为大量同类用户/参与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例如,标准化的流程服务。


信息透明性:参与方/用户自愿提供其所拥有的、实现协作与资源聚合/分享所需的真实信息。


网络化访问: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非常便捷地获得服务,通常以网络为访问接入方式。


自主服务:用户主动参与协作与资源分享,同时以自助的方式获取相关服务。


按需快速获取服务:用户对相关服务产生需求时能迅速获得。


服务可扩展性:支持海量用户/参与者,不管是用户/参与者的增加,还是现有用户/参与者对服务需求的增加,均能迅速扩张服务能力。


分析能力/智能化处理:对各方协作与资源聚合/分享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产生洞察、信息增值,并提供给参与方/用户。


支持按资源使用量计费:对用户按照需求随时增加或减少服务,支持用多少收多少费用的收费模式。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业务模式将进一步体现其智能、协同和随时随地可得的特点。通过对云端聚合的广泛信息的实时分析,云将有望产生丰富的信息增值,形成商业智能,帮助企业更快、更精确地捕捉各类商业机会,作出业务决策。


另外,随着社会化媒体从个人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展到企业领域,社会化媒体将强化云的多方协作功能;随着云的规模化发展,不同云平台将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行业标准的建立,实现在线互通互联,从而促进业务层面更强大、更广泛的协同。最后,利用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用户身份识别、电子签名与手写输入等技术,移动设备将有望成为云的重要接入终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并使一些业务模式成为可能。


云计算对金融行业的价值。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硬件、平台等IT资源将作为基础设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得益于云计算这种创新的计算资源使用方式和基于互联网标准的连接方式,金融行业日益依赖计算资源进行运作的业务资源将能以一种更便捷、更灵活的方式聚合并按需分享,实现更高效、紧密的多方协同。


首先,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会遇到业务量和并发量激增、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业务和商业模式愈加复杂等诸多问题。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架构能够有效解决大业务量和大并发量所引发的性能瓶颈,特别适合解决海量异构信息处理和多样化复杂应用的整合问题,并通过技术实现支撑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快速革新。


其次,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是一次服务创新突破,更确切地说,是商业跟技术的结合,其将为金融行业节省成本、缩短金融业务周期。未来金融机构基于云计算技术,可以搭建“联云”系统,通过多个大小“云团”间互联形成强大的云体系,并逐渐将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务迁移到云计算平台,借助云计算的创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金融“云团”间互联,可以将金融行业内分散的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在行业内的分享和共享,银联的数据和服务可以提供给其他金融机构使用,同时也可以获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数据和服务。此外,金融机构之间也可以互相获取对方提供的数据和服务,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行业的对外服务能力,提高金融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有利于行业内部打造互利分享、和谐共赢的创新新局面。

02

银联云体系的建设方略


基于对云计算未来发展趋势和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路径的预判,中国银联自2009年开始跟踪国内外云计算领域发展趋势并进行相关技术前瞻性研究,提前布局做好技术储备,并于2011年以国家云计算示范工程项目为契机,启动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支付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银联云平台”)。立足于对“云计算”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理解,以及“内外兼顾、分层实现”和“依托电子支付、服务电子商务”的建设理念,银联云平台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一个平台、两条主线”的建设原则。


一个平台是指银联云平台各研发分项虽各自独立研发,但其本身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支付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的一部分,各研发分项应合理整合有效提升平台综合服务能力。两条主线是指平台能力构建主线和应用能力建设主线。平台能力构建主要任务是不断提升银联云平台的规模、管理能力、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扩展性和云平台应用所需配套的开发测试能力。应用能力建设主要任务是在已建成的银联云平台上逐步增加银联云服务内容以及提升相应应用的对外服务能力和水平。平台能力构建主线和应用能力建设主线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条主线,平台能力构建的提高是应用能力建设提升的有力保障,应用能力建设的需求是平台能力构建的发展目标。


同时,银联云平台建设从一开始就以“能够落地”为目标,以适应银联现有生产系统技术运营体系为出发点。在借鉴业界一般意义云计算基础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银联自身业务和技术运营管理要求,银联云计算平台在集成架构、虚拟机故障自动恢复、热迁移、应用弹性管理接口、云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具有银联特色的创新,为后续银联应用系统的云部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经过几年时间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了银联云平台及其基础配套体系主体部分的建设,涵盖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服务层次,积累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已在公司内部全面转化应用,产生了实际应用效果。此外,银联云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输出了多项专利、论文、标准等研究成果,并荣获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设历程。秉承“需求先导”的建设方针,银联云计算平台基础设施集成、系统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推进均是以更好地服务银联业务发展为目标。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原型试用。2012年,在国家云计算项目的支持下,基于业界领先的开源技术和开源软件初步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联云平台,并启动原型试用,实际部署试点应用进行生产环境下的试运行。在原型试用阶段主要验证了银联云平台的在资源统一管理、快速资源分配方面能够对外提供的能力,经实际验证,试点应用系统首次投产所需准备的时间周期从原来的3-4周缩短至3-4天,大大提高了效率。


试点应用。2013年,银联云平台在自动伸缩、故障自动恢复、热迁移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能力体系,能够较好地承载银联常规应用系统部署和运行。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始逐步尝试将创新型业务系统直接部署到云计算平台,或将原业务系统从传统小型机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从业务特点看,涵盖Web信息服务类应用,也有交易处理类应用,还有数据挖掘类应用,很好地验证了银联云平台对传统软件架构和新型软件架构的灵活适应能力,以及对不同计算特征的应用的灵活适应能力。


规模应用。2014年,银联云计算平台不断总结并解决前期试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新的需求,通过快速迭代持续完善,实现了全面能力优化。当时的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于行业先进之列,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在此阶段,银联云平台已经发展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承载平台,数十个公司级重点项目与产品应用系统均选择在云计算平台上部署落地,并实现稳定运行,同时,银联云平台的弹性伸缩能力也在实际生产运行中数次经受住了短时间、大并发、大数据量应用案例的考验。


此外,云计算对于银联而言,不仅是技术研发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更是业务和产品构建过程中思维方式的突破。因此,在上述三个阶段持续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银联通过多个创新研发项目在云理念、云产品、云模式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结合公司业务特点,深度挖掘云计算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了电子票据、云POS、云应用商店(AppStore)、大数据模型应用等多个创新产品及配套商业模式。


体系架构。银联云平台体系架构在基础IT设施服务建设方面,以虚拟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建成银联云海量按需技术架构,提供稳定、可靠的IaaS服务能力。在PaaS建设方面,以实现应用快速开发、部署、稳定运行为目标,建成具备应用全生命周期集中管理服务能力的云集成开发平台,完成云编程引擎中间件的设计研发。在云特色服务建设方面,通过电子票据、云POS、云应用商店(AppStore)、大数据模型应用等特色应用研发,形成云计算特色的SaaS服务体系,涵盖支付前订单、支付中交易、支付后票据管理以及交易分析预测等各个环节。同时,在物理资源层、资源调度层、资源管理层、平台服务层结合金融特点和安全需求设计了金融云安全模型以及多层次金融云安全架构。


关键技术突破。在银联云平台建设过程中,银联非常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底层系统架构、分布式存储、资源弹性管理、云终端系统设计、云应用快速构建、大数据分析挖掘、金融云安全模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混合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分级存储技术、云高可用及动态伸缩技术、金融大数据处理技术、云终端应用编程引擎技术、云支付终端技术、金融云安全体系架构等诸多科技创新成果。


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银联重视知识产权的掌握,形成了一大批的专利、论文和软件著作权,这些都为银联云平台后续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从私有云向金融云再向行业云的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果落地应用。在成果落地应用方面,银联云平台在基础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三大层面分别形成了银联云产品和服务,基础平台类技术输出主要有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云计算统一监控平台等,应用支撑平台类技术输出主要有云计算数据库管理平台、云计算中间件管理平台、云应用编程引擎中间件等,应用类技术输出主要有云POS、云应用商店、电子票据各服务、大数据模型应用等。


其中,基础平台类成果和应用支撑平台类成果当前主要在公司范围内应用,已经融合到银联业务系统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监控、评估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在技术研发和系统运营方面发挥出巨大价值。


应用类成果已经作为银联面向持卡人、商户、机构或合作伙伴提供的重要产品和服务。如云POS和云应用商店已在内蒙古、四川、江苏、宁波、上海、广州、辽宁等多地开展商用试点,业务覆盖到直连收单、便民缴费、助农取款、金融理财、易充值、预付通、银行卡营销、商城等多种类型,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具备产品化推广条件。电子票据应用也已在上海、四川、湖南、福建、河南、深圳等地,与银行、保险、政府部门开展了电子账单、电子合同、政府电子非税票据、电子签购单、商户电子交易小票等不同票据种类的试点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数据应用围绕银联核心交易数据开展深度数据挖掘研究,从持卡人、商户、客群三个维度着手,建立了持卡人行为标签模型、潜在高端持卡人识别模型、地域商圈识别模型、商户关联分析模型等有使用价值的数据挖掘模型,结合分析预测结果开展了市场违规侦测识别、新定价优化、商旅行为特征分析、酒店集团和文娱商户深度数据分析、商圈识别和竞争力分析、中小商户经营状况分析等多项业务模型,为公司的业务决策和市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03

银联云平台的价值体现


在银联开启“二次创业”的新起点下,加快推进银联“大(数据)、平(台经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战略,有助于资源的内聚外联,创新产品、业务、商务模式的加速孵化。云计算在银联的深化应用有助于促进公司与行业伙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整个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持卡人、商户、机构以及行业合作伙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速将银联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目标的实现。


在具体应用落地过程中,银联云平台的价值核心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云平台大大缩短了资源申请、系统上线的周期。以往一个新型业务从申请上线,到请购设备、采购招标、设备测试、安装调试,到真正生产上线,大约需要几个月左右的时间,难以做到迅速捕捉市场变化,而采用了云计算平台之后,从业务审批到虚机分配调通,周期可以缩短至一周以内,大大节约了创新业务时间成本,提升了银联的业务与技术创新能力。


无论是内部研发测试环境还是生产运行环境,都彻底改变现有IT系统建设中“按项目采购资源”的传统管理模式,而实现基于“资源池”的灵活、高效的IT资源管理,进而提高公司研发测试环境、生产运营环境的IT资源利用率,节约每年IT软硬件资源资金方面的投入。


银联云计算平台为银联带来了越来越多创新的基因,其不仅服务于内部架构,也为产生更多更富想象力的新型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票据、云POS、云应用商店(AppStore)、持卡人标签、商户特性分析等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为银联拓宽自身服务种类、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非常积极的启示。


银联云计算平台在业务系统支撑方面同样具有卓越的表现。基于云计算的海量存储、并行处理、弹性扩展等特色,面向上层业务系统提供了传统底层架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业务系统处理短时间、大并发、大交易量业务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提高了业务系统面向外部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


银联云平台正在由私有云向行业云、金融云演进,通过“银联云”与其他“金融云”、“行业云”互联互通,能够充分实现金融优势资源的互补和行业数据信息的共享。丰富的数据资源为银联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对提高公司整体对外服务的能力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


银联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对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兴高科技技术在金融支付行业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加速了我国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应用步伐。本着“自主可控”的原则,银联云平台几乎完全采用国产软硬件设备搭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国内厂商合作持续不间断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国产化云计算相关软硬件的功能和质量水平,产生了技术辐射效应,此外,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培养了一大批云计算领域的高学历人才,有效推动云计算技术未来在金融行业的深化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