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前瞻2019年货币政策:结构性特征明显 目标中隐去汇率值得关注

2018-12-21 22:56:17  来源: 东方财富网  编辑:zgjrzk  

  12月19-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明年经济政策进行定调。

  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对比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相关表述。首先,对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从“要保持中性”改为“要松紧适度”。其次,不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而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第三,强调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去年的提法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了多位分析人士的观点,总体来看,明年货币政策将呈现稳健偏松态势,结构性宽松特征明显。

  具体工具上,以降准和MLF/TMLF为主的中长期数量宽松仍然是比OMO等短期流动性投放更为优先的选项,在货币政策循序渐进落实的过程中,也不排除通过创新型降息的方式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随着政策效应显现,未来M2、社融增速或将有所回升。

  中信固收研究: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货币政策取向稳健,基调进一步宽松。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的定调是边际放松的:对2019年货币政策的定位“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相比2017年和2018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取向有进一步放松,回到了2016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的基调上。

  不强调关注货币供给总闸门,数量工具仍将宽松。本次会议对来年货币政策的部署删去了2017年以来的“调节好(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对货币政策数量工具的约束有所弱化,回到2016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2018年“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上,在TMLF降息后并不意味着数量工具被替代,数量宽松仍将延续。

  未提及“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以及“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目标聚焦在“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再设置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不再对货币信贷和社融增速提出明确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对二者的忽视,实际上在目前信用扩张受阻的情况下,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标在于促进信贷扩张,货币信贷和社融增速的企稳和回暖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在2019年货币政策目标中,人民币汇率和防风险的隐去值得关注。这背后可能存在两层意味:(1)监管层认识到在美联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阶段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得到缓解,而目前防风险的落脚点不是杠杆过高、增速较快可能带来的风险,而是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风险,因而不再提及两个目标;(2)或者货币政策以内部为主,对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容忍度有所提升,而经济下行压力下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可能减弱。两者背后释放的信号是相同的:2019年人民币汇率和金融防风险都不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约束。

  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降成本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2018年以来数量宽松效果仍然未能显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降成本也是老生常谈,但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明年货币政策的一些创新工具和创新操作值得期待。2018年央行货币政策创新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包括定向降准置换MLF、创设TMLF并实施利率优惠等,那么2019年在降成本的目标下货币政策除了传统工具之外,更多创新的实质性宽松的数量和价格工具的推出存在政策空间。此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稳定总需求是扩大内需目标的延续,货币政策宽松配合财政的需求侧刺激不可或缺。

  总体来说,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部署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的部署有较大契合度,但落实到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操作上并不会只是简单的重复。2016年货币政策以数量宽松为主,3月降准释放7000亿元流动性及全年超4.5万亿元公开市场流动性净投放已然超过2015年4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

  那么在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加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2019年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会以什么方式落实呢?我们认为以降准和MLF/TMLF为主的中长期数量宽松仍然是比OMO等短期流动性投放更为优先的选项,而在货币政策循序渐进落实的过程中,也不排除通过创新型降息的方式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货币政策放松态势明显

  货币政策稳健,表态中并未提及“中性”,放松态势明显。与去年稳健中性的表态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取消了“中性”的表述,结合当前TMLF定向降息,此前央行降准、支持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等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势是十分明显的,预期未来降准、降息仍在2019年政策工具箱当中。同时,会议提出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笔者此前在文章《中国流动性风险有多大?》中强调的防范“类流动性陷阱”风险是一致的,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化解。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货币政策结构性特征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与以前的稳健中性相比,有一定变化,未来的货币政策条件应该是相对宽松的状态。

  一方面,目前整体的宏观杠杆率已经企稳甚至略有下降,总量控制上没有必要那么紧,未来一段时间央行的流动性投放应该是保持相对充裕的状态,当然美联储加息会对内部宽松形成一定制约。不过在内外均衡的条件下,内部均衡优先,所以总体来讲,应该是保持一个流动性相对充裕的环境。

  流动性充裕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货币信用一定可以实现扩张,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一定阻碍,现在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这意味着央行未来在总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结构性政策空间会加大,比如近期的TMLF,之前的定向降准等。未来这种结构性特征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结构性政策能不能起到显著效果是M2和社融增速能否上去的关键,如果政策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那么M2、社融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应该是比今年有所改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货币政策基调从中性调整为松紧适度

  宏观政策的重心是稳定总需求。财政是减税降费+扩大地产专项债券规模。货币政策不再提中性,而是松紧适度,重点在改善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是此前易行长讲的“三支箭”来解决民企及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

  货币政策基调从中性调整为松紧适度,意味着未来仍将继续采取降准置换MLF或者TMLF这样的方式继续向市场投入流动性,M2增速可能相比今年略有回升,社融增速也将在去杠杆转为稳杠杆,表内信贷增速回升的背景下有所提高。

  财政政策如果有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同时较大幅度提升地方专项债券规模,可能就不一定会再提高预算赤字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畅通传导机制可能是明年重点

  首先:对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从“要保持中性”改成“要松紧适度”,这与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在此背景下要求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如此才能确保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满足实体经济增长的要求,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推进结构性去杠杆。

  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对下阶段形势的判断要求货币政策作出前瞻性、灵活性的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松紧适度,采取逆周期调控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今年不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而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前市场流动性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作为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来源的外汇占款,已经出现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需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降准等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对冲因外汇占款收缩对基础货币减少带来的影响,所以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另外,今年强调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去年的提法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从今年来看,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保持流动性稳定方面效果明显,市场的利率趋于回落。但是整体信用紧缩的状况还是对实体经济,包括一些民营、中小微企业带来压力,如何将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能是明年的一个重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