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建议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规范社会资本退出方式是提高社会资本总体参与度的有效途径,重视风险识别分配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防控,推动PPP可持续规范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 在26日举行的由财政部、北京大学指导,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PPP50人”论坛首届年会上,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PPP指数》《北京大学·中国PPP市场蓝皮书》《PPP示范项目案例选编——幸福产业》《PPP支持脱贫减贫的探索》等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下为相关成果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PPP指数报告》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PPP指数报告》(以下简称北大PPP指数报告)全面展现了地方政府保障水平、社会参与情况以及PPP市场整体运行状态、发展环境和发展机会,提出了促进各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保障、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推动PPP可持续规范发展的相关建议。
课题组本着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基本原则,经过反复论证以及对数据多方位对比监测,从政府保障、社会参与和项目运行三个角度构建了北京大学·中国PPP指数,强调地方政府责任和信用、参与企业责任(即项目双方责任)。
北大PPP指数报告建议,我国要加快建立健全PPP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法治水平强化政府公信力程度,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促进中部和北部地区省份PPP发展。报告建议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规范社会资本退出方式是提高社会资本总体参与度的有效途径,重视风险识别分配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防控,推动PPP可持续规范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PPP市场蓝皮书》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PPP市场蓝皮书》(以下简称北大PPP蓝皮书)围绕PPP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和跟踪国内典型行业应用与热点评论,在兼顾学术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方向与趋势研判。
北大PPP蓝皮书全书共八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为“中国PPP发展的背景与实务”,该篇对PPP内涵进行了系统辨析、详细介绍了PPP的历史沿革,并对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园区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文化场馆、五个典型行业实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在中篇“中国PPP发展的数据与现状”中,蓝皮书全面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各省PPP发展机会评估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我国各地PPP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为政府和社会配置PPP资源提供了决策支持。
蓝皮书下篇“一个理想的PPP发展思考”,通过对PPP项目中存在的合规性问题、热点问题、未来发展改革方向的梳理,认为未来在继续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PPP项目的“中后端”监管,即运行阶段的监管和约束必将加强。
《PPP示范项目案例选编——幸福产业》简介
《PPP示范项目案例选编——幸福产业》(以下简称案例集》)由财政部PPP中心和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联合编制,主要围绕PPP示范项目中幸福产业案例进行选编。
幸福产业涉及养老、教育、体育、旅游、文化共5个与人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行业。幸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民幸福感、改善国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拉动消费升级增长,推动消费升级增长。本案例集通过严格的专家评选、实地考察,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对幸福产业优秀PPP项目进行提炼和总结,对已实施优质项目进行表彰和推广,推动后续项目更好、更规范实施。
《PPP支持脱贫减贫的探索》简介
《PPP支持脱贫减贫的探索》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财政部PPP中心和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联合完成。报告指出,改善当前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和发展现状,使贫困人口有机会享有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总福利。
报告认为,能否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有效结合,是推动当前扶贫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之一。在扶贫领域引入各方力量并积极探索相互之间有效的合作模式是激发社会潜能的关键所在,积极引导、利用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是当下扶贫开发的大势所趋。PPP的核心要素与扶贫工作的内涵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能很好地实现“政府、企业和贫困户”的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