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知识商人"吴晓波、罗振宇:敬畏知识 且行且珍惜

2019-01-08 14:49:20  来源: 新浪网  编辑:zgjrzk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知识商人”吴晓波、罗振宇,且行且珍惜

  来源:刘胜军微财经 文/刘胜军

  “知识商人”,只有敬畏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商人。《下一个十年》作者

  商学院讲述颠覆式创新时,有一个词叫“跨界打劫”。以往,经济学家是最牛的,动辄就跨界评论从房地产到教育医疗宇宙间所有难题。如今,经济学家也被“跨界打劫”了,“劫匪”是以吴晓波罗振宇为代表的“知识商人”。岁末年初,“粉丝们”不再期待经济学家指引未来,而是眼巴巴地等待“知识商人”为自己“开脑洞”。


  1、人设开始崩塌

  在首都机场,我看到了吴晓波年终秀的广告;在深圳机场出口大屏幕,映入眼帘的是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广告。


  一年一度,场面依旧宏大。

  被吴晓波拉去站台的许知远略带调侃地说:


  依然是大胆的预测、数不尽的脑洞。但观众已经悄然改变。自媒体人开始“发现”吴罗演讲中的“漏洞”。有这么一句话流传开来:

  腾讯《大家》专栏发布媒体人孙旭阳的一篇《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指出:

  这种类比或许过于残忍。澎湃新闻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口气更为客观些:

  2、吴晓波与罗振宇:“知识商人”的硬伤

  吴晓波和罗振宇都不是经济学家科班出身。两人都毕业于新闻系,都做过媒体人、主持人。与罗振宇相比,吴晓波至少还写过《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财经作品。

  他们当然很聪明,也很勤奋。但聪明勤奋不能代替专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如此。

  自媒体“叁里河”评论说:

  自媒体“经济学家圈”挖掘了知识商人的“小错误”:

  01

  吴晓波称:2017 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大幅减税,让美国的 2018 年成为近 30 年来经济增长最好的年份。

  事实打脸:30 年前是老布什,美国 GDP 是 4.2% ,20 年前是克林顿执政,1998 年美国 GDP 是 4.45% 的增长。按照季度环比指标看看,特朗普的 2018 年也干不过 2014 年9月奥巴马同志的业绩啊!


  02

  吴晓波:2018 年,中国名义 GDP 增长最快的都是中部城市,贵阳、西安、郑州、武汉、合肥,这些城市的名义 GDP 增速都超过了 10% ,所以中部崛起是一个重大的现象。

  数据打脸:在 2018 年前三季度的名义 GDP 增长最快的城市取 TOP10 分别是:西安(16.5%),泉州(14.7%),深圳(13.8%),青岛(13.8%),福州(12.7%),武汉(12.6%),郑州(12.5%),济南(12.3%),台州(12.1%)。吴晓波所说的这几个“中部城市”如果按照剔除物价上涨后的“实际增速”如下:贵阳同比增长 9.8% ;西安增速 8.2% ;郑州 8.2% ;武汉 8.3% ;合肥 8.4% 。

  03

  吴晓波说:今天,中国是全球机器人公司最多的国家,有 2600 家机器人公司。

  数据打脸:中国电子协会 2018 年 6 月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指出,截止 2017 年,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 6500 余家。

  比吴晓波更不专业的“鸡汤大师”罗振宇下面这张 PPT 引起了众怒:


  这句话纯属杜撰。巴菲特最接近这句话的英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在过去 238 年中,有谁是通过押注美国衰落而成功的?(who has ever benefited during the past 238 years by betting against America?)。

  罗振宇的引用不仅仅是翻译不准确的问题,而是严重的“作风和路线问题”。俞强评论指出:

  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商人重利轻别离”。知识商人当然不是为了情怀。市场经济谈钱并不庸俗,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千年古训。

  2018 年投资者最为痛心疾首的莫过于 P2P 爆雷了,多少人的血汗钱一夜之间消失。

  于是乎,罗振宇和吴晓波早年代言 P2P 产品的陈年旧事被翻出来。罗、吴二人分别于 2015 年和 2016 年代言过贝米钱包,并都推出过与该产品联名的定制礼品,分别是书籍套装《送给现在和未来的有钱人》和“ 2016 贺年版吴酒套装”。

  2018 年 7 月贝米钱包爆雷,不少自媒体读者因此受害,但向罗振宇们的申诉却都石沉大海。虽然很难追究吴晓波罗振宇的法律责任,但考虑到罗振宇、吴晓波的“精神教主”超级影响力,社会责任难逃。


  4、“知识商人”须有“敬畏之心”

  吴晓波罗振宇代言 P2P,看似偶然,其实是缺乏“敬畏之心”的必然。

  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一位大咖因此而中招郎咸平多次因为代言 P2P 被愤怒的“中国大妈”围困。


  当年,郎咸平比今日吴晓波罗振宇风头更健,被誉为“郎旋风”。实事求是地讲,早年的郎咸平在学术研究上颇有造诣,堪称华人经济学家中的翘楚。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境的:

   违背学者的基本底线,一味迎合群众心理需求,煽动性地传播各种惊人的预测和观点,语不惊人死不休,四处开炮,把煽动和忽悠当作核心竞争力。这一策略一度颇为奏效,但他忘了,林肯说过:


   以赚钱为出发点。演讲赚钱本身也是市场经济,无可厚非。但是不断抬高身价、唯利是图,就是给自己挖坑。经济学上有个现象叫“逆向选择”:“如果你的广告收费太高,愿意找你做广告的更有可能是“高风险客户”。郎咸平、吴晓波、罗振宇都中招 P2P,看似偶然,实则是规律使然。

  最早警告吴晓波的是他的复旦师兄 FT 中文网原主编张力奋。师兄当面问吴晓波:

  还有一个问题,师兄一直没有当面问吴晓波:

  吴晓波给出了一个很能体现江浙商人“狡黠”的答案:


  笔者奉劝吴晓波罗振宇们,务必秉持“敬畏之心”才能行稳致远:

   要敬畏专业,不要把自己视为“无所不知的教主”,预测有风险、跨界须谨慎;

   要敬畏市场,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战胜市场,巴菲特也做不到;

   要敬畏规律,“知识付费”可以尝试,但不能夸大“疗效”,否则权健的下场就是榜样;

   要敬畏人,你面对的不仅仅是粉丝,还有形形色色的“崔永元们”。

  “知识商人”,只有敬畏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商人。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新浪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