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里程碑!伊之密迈向工业4.0

2019-03-13 15:43:14  来源: 慧聪网  编辑:zgjrzk  


  慧聪塑料网讯:作为一家中国装备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之密)一直关注着工业4.0的发展动向。据了解,不久前伊之密与德国SAR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联手为全球客户提供注塑领域和橡胶领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共同打造工业4.0。


  早在2016年,伊之密就聘请了前恩格尔集团首席技术官HansWobbe担任其首席战略官,帮助伊之密从智能机器、智能生产、智能单元、智能服务四个维度推动工业4.0应用落地。


  麦格纳国际股份公司采购与供应链副总裁CarrieUhl曾经这样建议塑料行业的供应商们:从利用“工业4.0”技术解决现有问题开始。这与伊之密引入工业4.0的初衷不谋而合。


  伊之密智能互联项目总监牛建文表示:“工业4.0是方法,不是目的。驱动塑料行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背景决定是否应用工业4.0技术,塑料加工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转型升级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借助工业4.0技术实现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2002年,立足中国广东,放眼全球发展,专注模压成型装备制造领域,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装备供应商。作为中国装备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伊之密现已成立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注射成型机、高速包装系统、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等多个事业部,在装备制造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工业4.0战略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13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之后,工业4.0的概念逐渐引人注目。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通过嵌入式的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把原材料、设备、产品、软件联系在一起,使得产品和不同的生产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并交换命令。


  目前国外许多的塑料加工企业已经从观望走向实践,那么对于国内塑料加工企业而言到底要不要应用工业4.0技术呢?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语出惊人!他表示:“只要工业4.0在全球铺开,中国制造业将全线崩溃、解体。”


  在工业3.0时期或者更早之前,把消费品给到消费者的手中要经过固定的五大模块,它们分别是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销售,它们形成了一条流水线。消费者需要什么,这五大模块自行组合统一生产线只生产一种产品。


  但是智能化之后,这五大模块将会自行高效整合,生产出多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时间会大幅度缩短之外,智能化还有一个不得了的进步,就是成本基本上下降40%。


  如果一些国家推动4.0之后,比如说美国,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的成本与美国差不多,如果美国在推动工业4.0之后成本再降低40%,结果可想而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4.0是德国针对自身特点推出的超越计划。他们不走美国互联网的路径,而是根据自身在制造研发领域的优势,力图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点恐怕是中国企业在学习工业4.0时要特别注意的。


  在未来,智能的塑料制品生产工厂或许将会是这样的:设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设备智能化从而实现生产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从而实现生产数据化,生产数据化从而有效的改变服务智能化。
慧聪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