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曾在《财经郎眼》说过,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电子科技行业,而是化工行业,比如化妆品等等。行业内久负盛名的化工研发企业,基本都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地区,而将化工生产放在世界各地成本较低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和化妆品同源的一个行业:汽柴油添加剂。
因为国内燃油添加剂行业鱼龙混杂,加上其它利益冲突行业的故意泼脏水,内忧外患之下,导致这个行业被大部分人不信任,甚至很多人以为汽柴油添加剂是假的,或者没有用处的。
如果我告诉大家:欧、美、日本等国,在当地法规里有明确要求加油站销售的油品必须添加清净剂(燃油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我国北京从2014年到现在,要求所有北京内加油站的油必须使用添加剂,以满足环保要求。 大家还会认为添加剂是假的吗?
其实我国最早法规使用添加剂的资料在1999年规定在成品汽柴油中加入添加剂,每升油售价增加0.02-0.10元,直到2008年发改委发布通知,燃油添加剂从强制使用修改成鼓励消费者自行添加,除了北京于2014年再次开始使用至今,国内其它地区的加油站再未使用过添加剂。所以常常看到有人在网上感慨:国内的油质比国外的油质要差,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原油成分的地区差异也是油质差的原因)。
添加剂的使用成本肯定是普通消费者关心的方面。大家常在某宝/某东上看到燃油宝,国产的十元左右一瓶,国际大牌子30-100一瓶都有。其实除了品牌溢价,大部分添加剂成本都用在了包装、推广、渠道和运输上。大家可以参考1999年中国强制使用添加剂,成品油售价提高0.02-0.1元,可以看出来,如果正常一箱油(60升计算),一箱油中纯添加剂费用大约为1.2-6元而已。而即使按6元/升计算一箱油成本,也需要360元,添加剂成本占油价仅仅0.3%-1.6%,越是国际大品牌的添加剂,成本越低,比如巴斯夫的汽油添加剂、以及英诺斯派(Innospec,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IOSP)的柴油添加剂,他们技术先进,添加剂的使用比例越低,那么平均到每一升的成本越低。而国产的添加剂一般使用比例较高,所以平均每升的成本会较高。按上面计算,使用国际品牌的添加剂,每箱油只多1-2元,就可以于消费者提高发动机动力,节油,祛碳,去除油质隐患,延长发动机寿命等;于加油站可以提升油品,增加回头客,增加竞争优势;于政府可以减少有害废气排放。
现在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就如北京为了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使用添加剂一样,未来中国是否会再次和欧美日本等国家一样,再次规定在加油站的油品中加入添加剂?这些都是极有可能的。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呢?我们来算一算:
按照2015年的国内汽柴油中使用量来计算,汽油14000万吨,柴油17000万吨,以刚才计算每升0.02-0.1元计算,汽柴油添加剂的市场价值为:汽油添加剂 28-140亿元(取平均值为84亿);柴油添加剂34-170亿元(取平均值为102亿)。这是15年的数据,按最近4年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汽柴油用量的上升,这个数值只会更大。
化工研发是世界高技术行业,技术专利等都集中在一部分龙头企业手中,门槛非常的高。市面大部分没有核心技术研发/支持的公司可能只能购买品牌原液做分装,勾兑等。现在随着行业发展,汽柴油添加剂已经从单功能添加剂发展为多功能复合型,除了能降排,保养发动机,还能去除各类油质隐患。这里提醒各位看官,要使用添加剂,只能使用国际大品牌添加剂,不要贪便宜使用杂牌无牌的添加剂,要看清楚品牌授权。有些添加剂为了短期效果明显,勾兑进入一些禁止成分,如果使用了这种劣质添加剂,可能会严重损害发动机,减少发动机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