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张春蔚:董明珠和雷军的赌局还在继续

2019-04-09 13:00:01  来源: 新浪网  编辑:zgjrzk  

  一种是以核心技术为导向的,另一种是以生态互联网和粉丝经济为导向的,哪种更有希望?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2013年12月,小米掌门人雷军和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开启“斗嘴”模式,随后,两人定下了五年10亿元的赌约。而今,伴随着双方财报的公布,赌局最终揭晓。格力PK小米,究竟谁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以两家为代表的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中国产业智能化的下一程又该怎么走呢?

  本期嘉宾

  张春蔚

  经济学者

  资深媒体人

  01

  格力PK小米:终局已定?

  王牧笛:所谓“中产爱炒股 大佬爱打赌”,而且这些打赌动不动就是几个亿 。五年前格力的董明珠和小米的雷军立下了10亿的赌约,现在赌局到期了,咱们来评判一下,到底谁赢了?

  郎咸平:他们当时赌的是两家公司的营收,小米5年前营收265亿,到2018年营收达到了1749亿;格力当时是1200亿,现在变成了2000亿,相比之下,格力比小米足足多了251个亿。所以毫无疑问,格力占了上风。

  

  不过现在手机市场非常困难,空调也走到了一个临界点,所以现在比较营收意义不大。目前两个公司都要搞多元化,小米要做电视、空调还有代步车等等,格力要做手机、新能源汽车,另外还有芯片和大数据等等。

  一个企业为什么走入多元化?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主营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1993年,我30多岁的时候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发表过一篇论文,结论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每一单位资产的市场价值是1.53倍。如果公司开始进行多元化,进入到一个不相关的部门,价值反而会大幅下降到0.91。拓展多个部门之后,价值会继续下降到0.66,只有一半不到。也就是说,公司一开始进行多元化,价值就会大幅下降。现在来看,格力和小米似乎都很难逃脱这个命运。

  

  王牧笛:四年前春蔚坚定地支持小米,但是现在好像从数据上讲,小米落败了。

  张春蔚:如果单从数据上来说,确实是格力赢了。

  郎咸平:当时我说的也是格力赢。

  张春蔚:但你要看到小米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从2008年-2017年,整个沪深两市30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净资产收益率能够超过15%的,平均来看10年当中只有19家企业,而格力除了2013年和2015年以外每年都超过30%。这就是说小米选的是业内最强的对手。

  

  王牧笛:现在有个说法叫董小姐赢了雷布斯,但是小米赢了格力。它不光从静态营收的角度来看问题,而是考察了五年的增长率:小米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5.74%,格力则是10.76%,也就是说,五年间,小米是在和一个增速踩刹车的对手赛跑。

  

  张春蔚:另外,董明珠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过去她是个企业的领军者,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她,你会发现董明珠已经变成企业的形象代言人、甚至中国制造的形象代言人了,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董明珠其实是超过了雷军,而雷军反倒越来越往后面缩。

  王牧笛:自从“Are you OK”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被我们调侃过了,我们特别想他。

  

  02

  生态:不一样的多元化?

  张春蔚:我不太赞同教授的话,教授谈的是多元化,小米不完全是个产业多元化的问题,它是做了一个平台,或者说系统。

  王牧笛:用一个互联网流行的词叫生态,它们是在做生态。

  张春蔚:对的。格力做空调,然后转行去造手机、造汽车,这确实是多元化,但是小米在把各种产品串成一个生态链。小米和格力好像代表着两个领域:一个是传统制造业的多元化,一个是所谓的生态系统。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小米不够用心,做了手机还会做别的领域,但只要能够纳入到它的生态里,它都关心。

  郎咸平:你所谓的“生态系统”让我觉得害怕,我担心它会不会重蹈乐视的覆辙。

  张春蔚:从BAT的情况来看,现在做生态系统也算是大趋势。以前有一个段子:如果你带着一个格力的遥控器,你可以把一条街的空调都打开,这就是工业化大生产时期所谓“标配”的概念。未来如果你有一个小米的控制器,你可以用这个控制器把家里面的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等等都组织起来,这是不同的逻辑。

  郎咸平:你说的这个,美的和海尔都有在做。

  03

  谁来引领智能化的下半场?

  王牧笛:其实咱们也不必局限于这个赌局。咱们可以设想一下五年之后,中国的智能化水平会到什么程度?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核心技术为导向的,另一种是以生态互联网和粉丝经济为导向的,哪种更有希望?

  张春蔚:这次我站格力这一边。首先格力的现金流很充沛,这决定了它有很多的选择权;其次对于智能化来说,新的机遇还是有很多的,护城河效应不是很明显,每个企业都可以有所突破,并不是说一山不容二虎,而更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郎咸平:我的观点还是跟过去一致的,比如我们谈到电动车的时候,会提到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来造电动汽车,还有汽车生产商来搞互联网的。像这种汽车行业本身它就是一个重资产,一定是重资产来搞互联网它才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互联网企业来做汽车,它们不了解汽车行业有多么的复杂。

  格力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它有庞大的基础生产设备,还做了相当程度的研发,这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将来它可以透过这个核心竞争力进入互联网,再构建某种程度上的所谓的“生态”,成功机会会大得多。

  老实说我还没有看到小米身上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我们也曾表扬小米,鼓励它做芯片研发,不过目前来看进展也不太顺利,这是我最担心的事。

  

  点“在看“一起分享精彩


新浪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