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昌俊:风险控制系统觅网购消费“蛛丝马迹”

2019-05-12 08:22:42  来源: 政府网  编辑:zgjrzk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

  随着新一轮互联网经济热潮的掀起,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金融借贷、互联网保险等相关行业的风险管控也逐渐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5月11日,国家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讨会在两江新区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就《网络交易风险控制》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重庆在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大数据在“风险控制”上的作用。

  当今,网上购物是件愉悦的事,而对其背后的支付体系而言,则是一场“抗洪”运动,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子支付平台如何确保网络交易支付安全可靠,防控其中蕴含的风险?如何既能处理大量交易的同时,又能应对好网络安全问题,并在瞬间识别出那些暗藏在交易背后、试图通过木马等手段盗用他人账号和密码的“偷盗者”?

  蒋昌俊为在座嘉宾揭秘互联网金融安全背后的秘密。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以身份认证为核心,但如今互联网诈骗中,不法分子多以盗取“钥匙”用户身份信息的方式,骗过支付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实现资金转移。当身份信息不再那么“安全”,用户对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之盾变得十分渴求。

  “现在的欺诈已经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这样的一些欺诈犯罪的产业链,据统计从事这方面的人员已经超过了160万,每年诈骗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而且形式开发制作、批发零售、欺诈实施、分赃销帐的产业链,由此需要构建网络经济风险的管控体系。”在蒋昌俊看来,互联网交易的风险存在系统复杂、数据繁多、环境多变等特点。为此,如何整体认知、整体辨识、整体优化互联网交易的风险防控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问题。大数据在“风险控制”上的作用,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自2007年起,蒋昌俊带领团队与支付宝开展研发合作,建立了中国网络支付领域首个安全可信的风险防控系统。蒋昌俊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会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我们在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细小行动都会留下“痕迹”,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如同指纹一样难以复制,具有比密码更复杂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痕迹”,就可以对网络交易支付用户进行瞬时精准识别。

  “如支付宝建立的中国网络支付领域首个安全可信的风险防控系统。以提升互联网交易为能力目标,提出来一套这样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系统性的技术和方案,同时研制了相关的装备。”蒋昌俊表示,这个系统通过采集和分析用户在系统中留下痕迹,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习惯的行为纹理。在比对行为纹理的基础上,在线捕获数据,实时阻止欺诈交易,建立了一套在行为识别模型基础上的交易欺诈精准判定和瞬时识别机制,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具有体系性的网络金融的风险管控的技术。

  目前,该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保险、银行、电商等多个领域。蒋昌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下一步还将在智能计算、智能分析和流量管控等方面推进研究。


政府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