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买房最好?该买就买,有钱就买。
王牧笛: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了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其中对于房地产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描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提“房住不炒”?
郎咸平:我个人认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是对的。过去很多地方政府卖地建房子、搞房地产、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资源造成了非常大的误导。
我举个例子,2016年有12家地产公司销售过千亿,2018年有31家地产公司销售过千亿,2019年整个地产推不动了,卖地的目标完成率最好的是57.9%,最差的是30%。比如富力、绿城等地产公司完成率不到40%。为什么?
因为地产市场(存量资源)已经被挖得不能再挖了,所以今年就开始出现销售困难。而且去年有450家地产商倒闭,今年到现在为止有265家地产公司破产。
整个趋势在我看来,房地产已经不可能再拉动经济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就是我在节目里一直讲的制造业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希望7月30日的政策能够将资源从地产转移到更有生产力的部门,比如过去我一直提倡的制造业和实业。
王福重:最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一种声音或者说有人希望再用房地产作为刺激手段,所以我们重申“房住不炒”,表示我们不想这样做。房地产不是一个短期的刺激经济的手段,但它是中国经济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一。
王牧笛:因为它的上下游牵动了太多的产业。其实《财经郎眼》多次触及的地产江湖受政策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政策是三令五申、不断收紧。
郎咸平:所以到了8月6日,万科跌了10%,碧桂园也差不多,上市地产公司的股价几乎都平均跌了10%。
王牧笛:那么问题来了,在政策的映射之下,我们如何判断地产江湖的趋势?
王福重:政策肯定有它的效果,比如货币政策,贷款条件出现各种限制。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长期来看会保持一种较好的态势,而且这个趋势不会变。刚才郎教授讲的有400多家开发商倒闭,我想它是比较小的开发商,可能扩张比较快,导致杠杆比较大,另外发债比较多,是可能造成这个情况的。但就总的房地产投资来讲,我们还是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增长速度。
你就看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70个大中城市的统计基本上还是处于平稳增长状态。
郎咸平:平稳增长,这个数据还有一种解读,比如二手房的交易,如果你现在想卖房,那也是有行无市,你看上海土地交易中心,门可罗雀。
王福重:郎教授讲的上海的情况,可能说的是8万 、10万人民币以上/平方米的这种房子,总价比较高。你如要看这个总价不那么高的刚需房,它的交易情况可能还不错。
郎咸平:100平米以下肯定比200平米以上的房子要好卖得多,但现在就连这种房子在整个上海地区也是乏人问津。
王牧笛:那么在一个政策调控极其密集的时候,我们该卖房还是该买房?当然,这里面有个前提是我们对于地产价格的看法,《财经郎眼》曾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分类方式做过观察,大部分学者认为三线以外的城市基本就没有机会了,但是一线城市,尤其是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依然还值得拥有,值得购买。对于这一点,王老师怎么看?
王福重:比如中山,它是三线城市,但它位于珠江三角洲,这些地区的三线城市未来可能是有机会的。总的来讲调控肯定会持续进行,但长期来看房地产还是一种非常值得买的东西。
原因很简单,房价为什么涨?第一,经济增长了,财富增加了,我们总得有一种形式来保存财富。第二,通货膨胀。第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对于一个普通居民来说,当时觉得房价太高,没有钱买不起,所以他们想的是房价降下来了我再买,这话说了十几年了,这样等是很危险的。
而且现在买第一套房有很多便利条件,比如首付三成。如果你要买一套90平米以下的,再加上结婚的话,双方都可以凑一凑。年轻人应该尽早买第一套房,这不叫炒房,就是自己住。
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房价平均六、七年翻一番,这正好和经济增长速度差不多。
郎咸平:只住不炒,买个房子,这本身是对的,小两口买个八九十平米的房子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今年你还想再炒的话,我觉得整个大环境都是不适合的。在2018年、2019年靠买房大赚一笔基本上不太可能。
王牧笛:所以网上很多人问过,到底什么时候买房是最好的?
郎咸平:该买就买,你有钱就买。
王牧笛:答案是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那仅就买房来讲,二位有什么建议?郎教授曾经在《财经郎眼》说过买房的几个原则,包括刚需房、学区房、依山傍海的特色房、地铁房等。
王福重:我觉得这些都不要听他的,买房就一个原则,闭着眼睛买。
郎咸平:符合我之前说过的几个条件的房子,价格会稍微好一点,而且将来有一定增值空间,比他那个“闭着眼睛买”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