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许小年“敢说”是法治进步还是个人作秀?

2019-12-15 08:01:49  来源: 百家号  编辑:zgjrzk  

  文/叶檀、高国垒

  最近,许小年先生在浙江做了一次演讲,博得了阵阵“笑声”、“掌声”,“现在的企业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连夜雨就是政府。”

  听众越轰动,他越慷慨!

  减税是好事,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段,税收手段是不一样的。减税是不是好,要看税收怎么征收怎么用。

  美国减税日本加税 谁也不蠢谁也不笨

  看看两个经济大国的税收情况。

  美国,川普上台后就是减税,这可以理解,他是里根的信徒嘛。

  但是,很多富人反对给自己减税,最典型的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原因就是不公平,对美国财政均衡不利。

  川普刚当选,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穷人支持给富人减税的特朗普?》,答案就是,美国的蓝领“蠢”,穷人不听劝告,蠢得居然支持反对自身利益的川普。

  不光是知识精英说减税不公平,连全球有名的富翁也说,川普这么减税不过是在讨好一些人。

  2018年5月,巴菲特在股东大会召开时说,减税肯定对伯克希尔有很大的好处,伯克希尔的股东得到了更多利益。伯克希尔旗下的一些公司因此提高了员工薪水,大部分因减税得来的资金将被用于投资。但他个人并不看好减税措施,他秘书的税收比他还高,这是不公平的。

  可以肯定两个结果,美国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债务会越来越重。

  2019年2月初,美债规模突破22万亿美元大关,过了9个月,2019年11月初,美债规模达到了2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03%。

  9个月增加了1万亿美元,相当于印尼2018年全年GDP。

  分析师Luke Gromen计算,“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的美国年度负债,加上国防支出和联邦债务利息,这些财政支出占美国联邦税收收入的比重两年前还站立在95%,15个月前还在103%,因为减税政策,这一比重攀升到112%。

  美国财政收入已经不足以支付国家养老金和医保负债。

  美国财政之所以还能支撑,原因是可以借到钱,美联储降息降低债务负担,换句话说,美国在征收全球羊毛税。

  只要还有羊毛可剪,这套模式就能行得通。

  美国还会继续借钱。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美国财政部将发行3520亿美元的新债;2020年第一季度,再发行3890亿美元的新债,半年内,再借7410亿美元新债。

  所谓债多不愁,虱子多了不痒,有枪啥也不怕。

  同样是债务大国,日本倒是在加税,就是为了财政平衡。

  2014年4月1日,日本消费税税率从5%上升到8%,2019年10月1日,消费税税率从8%上调至10%。

  日本还在征收一个税,2019年第7天,日本征收新设国税“国际观光旅客税”。凡从日本离境的,除了过境旅客,年满两周岁,每人每次需要交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4元),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日本为什么要干表面上看起来特别蠢的事?

  因为,2014年加税后,日本国民很快适应,恢复了正常消费。今年收税后第一个月,10月,日本两人以上家庭平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5.1%。

  估计日本政府打的算盘是,日本国民很快会适应。

  那为什么要让大家交离境税呢?原因也简单,日本政府估计不会对日本旅游造成多大负面影响。

  现在游客尤其是中国、韩国游客对日本很感兴趣。

  从2011年到2015年,日本旅游市场每年疯狂扩张33%。2019年度日本出境人次将达到4000万,离境税将为日本增加400亿日元收入。

  日本政府拿着这400亿日元,满世界宣传日本景点,加快景点建设,加快技术设备优化,提升出入境审查速度,发更多的签证,让更多的游客到日本旅游、消费。

  2017年,到日本的游客只有2860万人次,日本希望2030年游客增加到6000万人次,明年,也就是2020年,日本在等待着参加奥运会的全球游客呢。

  所以,美国降税不笨,是在薅全球的羊毛,日本加税也不笨,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趁机扭转一下日本的债务危机。

  日本可没有美国的铸币税和枪,该加的税还是要加。

  中国2019年减了2万亿税?

  这几年,我国处于减税周期。

  2018年,减税降费1.3万亿,相当于当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2019年,减税降费2万亿,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12个税种,养老保险等19个费种。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

  2019年的减税降费已经完成了90%以上,现在,大家盯的是,明年能够降多少?

  减税降费不是撒胡椒面,也不是全面都减,有的企业还会觉得压力挺重。

  这就是为了扶持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

  2019年,主要适用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6%下调至1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扩大到所有制造业领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取消对留抵退税的行业限制,同时,个税改革、社保费降低等政策,都让制造业企业受惠。

  看看,都是对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有利的。

  全国层面,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减税15109亿元,其中,制造业与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合计新增减税7995.63亿元,在前三季度新增减税中占比过半,达52.92%。

  今年前三季度:

  老工业基地辽宁,制造业及与其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合计新增减税168.9亿元,占全省新增减税的62.01%。

  江苏省制造业及与其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合计新增减税899.59亿元,占全省新增减税的64.63%。

  河南省前三季度实现制造业及与其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合计新增减税311.4亿元,占全省新增减税的58.34%。

  以前服务业扣抵不了税,今年,索性加大抵扣幅度。

  自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税额(以下称加计抵减15%政策)。

  当然,以前中小企业玩法比较多,金税三期一来,天罗地网,对于有的中小企业来说,实际缴纳的多了,日子反而难过了。

  比如,景点里头开个小饭店、小旅馆,真要收起税来,够呛。

  这两年,最难过的是环保不合格的,盲目多元化负债率高、护城河低的,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还是,就是房地产企业了。

  不能否认,这两年整体而言是减税的,只不过跟出清、结构转型结合在一起,有些企业感受不明显。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减税降费是有天花板的。

  要提高效率,纳税不可能太高,只有欧洲那样的地方,完成了工业化,否则,大家创业会失去动力。

  叶檀财经前不久去了意大利,当地人不愿意太赚钱太创业,因为财富积累到几十万欧,绝大部分纳了税。

  还有,交了税,希望知道怎么用,用得是不是公平,是不是建立了法治税收体系,这决定了纳税时候的心态,大家觉得公平,征税的成本就低。

  纳了税,可以大规模基建,但效率得高。

  有檀香说,深圳的街道今年挖了明年挖;我自己亲眼看到过,上海的一个地铁站,刚建了顶,密密麻麻的全用了钢,结果,没两个月重新规划,彻底扒了重来,这就让纳税者疑窦丛生。

  我们老说养老金不够,要知道,农村上亿的老人基础养老金才55元,养老金的分配是不公平的。

  在国内,单纯的说税收高低并不合适。

  我们不能比北欧高,中国的发展阶段养不了懒人,我们也不能比爱尔兰低,如果比爱尔兰低,基建或者城市化都完成不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一年减税降费2万多亿是比较合适的。

  减税这事 不能信口开河搏眼球

  许小年敢说,当然比较有勇气。但有些硬伤,不该犯。当年周立波是敢说,但知名教授不能仅仅视“敢说”本身为最高褒奖。

  有人替许小年打圆场: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更多地提醒国家的危机和风险,为民族担忧。

  是这样吗?

  法治进步扩大了某些专家获取名、利的空间,但专家并不能够撬动整个地球,逻辑、证据和观点才是最重要的,在大型演讲中接连不断地抛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金句”,你笑我乐闹哄哄,于事无补,于己有损!

  注意,股市有割韭菜的,舆论场也有收智商税的、收割低价值流量的。

  比如,许小年在演讲中提到美国租房子的事:

  “租赁一个房子,我房租支付不了,美国就立马赶出去;欧洲不行,要给他几个月的宽限期。”

  我们起码不能以为大家都对美国知道的少到可怜,对有些事实信口开河啊!

  美国各州不同,以我一家4口在美国曼哈顿生活、研究、上学一两年,深入美国多地交流考察的经验,许小年要么信口开河,要么居心叵测!

  如果你熟悉美国司法体系,就会发现,有的城市一旦入住,主动权严重倾斜到租客一边。某些租客因失业或其他原因而续不上房租又没别的地方住,往往就拖着不搬走,警察不管,“居委”不管,房东要么安静地等着,要么自掏腰包请律师起诉,然后走漫长的司法途径……

  其实,即使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有一点像美国。你作为房东如果遇到“只顾里子不顾面子”的租客,你是请“客”容易、送“客”难啊。社会实际,不能似是而非。

  许小年强烈建议,“实质性减税,避免企业的大规模停工和倒闭”!

  为企业鼓与呼,我们热烈欢迎,但作为经济学家,最好能够提出减税的力度,以维持社会均衡。

  呼吁“实质性减税”,你能给出一个量化的、可操作的、没有负作用的“实质性减税”方法吗?

  以目前的减税力度,全国地方政府融资累计欠下的N屁股债(赤字)有多少?你知不知道要应对这些赤字得发多少国债?你肯定知道。相信你也知道,中国每年中央政府赤字接近3%,而3%是国际上认为的警戒线。

  政府这几年除了“形式上减税”,也有“实质性减税”。喊一嗓子“实质性减税”容易,做到平衡、落实到位,非常难。

  学者说人话、说常识,往往有成本而且可能被喷唾沫;滥撒情怀和鸡汤,往往是0成本却收获掌声和笑声。

  掌声和笑声,有时候,并不重要。毕竟,财经不是德云社。


百家号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