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让科学家暴富或者吃不上饭 都是“犯罪”!

2020-03-04 08:02:37  来源: 百家号  编辑:zgjrzk  

  来源:叶檀财经

  文/叶檀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最近,新闻有个乌龙,到现在,还没闹清到底是不是乌龙。有的乌龙值得分析,代表了投资的方向。

  3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部分公募基金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暂缓申报受理新能源、科技创新、半导体、云计算等泛科技类的权益基金产品。

  当天晚上,上证报立马澄清,该报道不属实,监管部门并未暂缓受理科技类基金产品的申报。

  公募基金反应相当微妙、各不相同,《新京报》报道,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和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称,已收到该窗口指导。还有上海两家公募机构表示,暂未收到此类通知。

  这种消息能出台,说明科技板块实在太火了,火到不要命的那种,引起了各方关注。

  我们确实要发展高科技,要有进口替代,让资金进入高科技行业。

  大声嚷嚷、炒个天翻地覆慷而慨、让伪高科技企业上位,引起不怀好意的人的警觉,真的好吗?科创板不能这么干,这么干就变成十年前的创业板了。

  而且,科技板块风险在加剧,科技股一是估值过高,二是泥沙俱下,各种人工组装的伪科技股摇身一变,变成了华丽丽的身披黄金甲的白马战士。

  你一个做电池包底盘的 你告诉我是科技股?!

  科技板块火到没朋友 不是好事

  有个朋友曾经豪情万丈的说,中国必须走科技之路,科技公司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创业板大有可为。

  我频频点头,这话确实在理,但我没有投呃呃多少。

  作为股票市场老司机,这位朋友敢做敢当,投入数千万身家,那一次,是创业板推出之年。具体经过波澜曲折,有赚有赔,大家自行想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在,他成为一家公司的大股东加高管,就是他投资的一家公司,典型的炒股炒成股东。

  现在的科技板块大火,火到没朋友,各路资金加持。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从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出现很多科技类爆款基金,不少基金一日售罄,配售比例刷新记录。

  要知道,突破一次,再突破底线就很容易了。

  2019年12月,广发科技创新基金第一天募集规模超过了300亿,配售比例低到只有3.3%;建信科技创新混合基金、招商科技创新、永赢科技驱动等基金,全都一天卖完,启动比例配售。

  除了主动权益基金之外,科技类ETF基金也受热捧。

  从年初到2月末,华夏5G ETF、华夏芯片ETF、国泰半导体50ETF三只科技类ETF份额均已翻倍,份额增长率分别是127.81%、104.36%、184.59%。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从2月3日到26日,新成立了130只公募基金,有效认购金额突破了1300亿元,有12只基金发行当天即结束募集,有25只基金认购天数不足5天。

  2月以来发行的主动偏股型基金中,名称中带有科技、创新等字眼的基金占据半壁江山。

  换上一身新马甲,从此旧貌变新颜。换名字属于医美,效果立竿见影,大家还记得匹凸匹吗?

  好日子来了,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速度,谁不发基金谁傻,更多的科技类基金身披金灿灿的马甲滚滚而来。

  截止3月2日,易方达基金申报中证科技50ETF、华宝基金申报中证电子50ETF、嘉实基金申报中证物联网主题ETF、广发基金申报国证半导体芯片ETF;25只ETF基金及联接基金正在审批中。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兴业基金等基金公司申报的11只科技类主动权益基金正在审批中。

  资金如水,源源不断的进来,猪会越来越肿,可要扎针很容易,只要查个配资,加个息,严查并购,就完了。看看1987年、2000年的美国高科技股,世界上的人性大抵如此。

  炒作程度看杠杆。

  我们选了几个行业,非银金融、家电、电子、计算机,高科技上市公司融资额太高了,这里面就有中兴通讯、中国软件、浪潮信息:

  主要科技股累计融资买入金额和估值

  家用电器,真心没人炒。

  指数基金靠的是风口、玩的是对冲,只买一个高科技基金,属于靠天吃饭。

  这哪是现代投资者啊,明明是中世纪的农民。

  从好买基金的数据看,前阵子特别高大上的新能源在下跌,信达澳银新能源最近一周收益-6.06%,最近一个月就比较好,有15.95%,最近一年收益高达100.39%。去年下半年和年初的新能源热潮,是最重要的推手。

  3月3号,最近一周排名第一的主题是建筑装饰,收益8.43%,排名第二的是建筑材料8.07%,排名第三是房地产。

  就是靠30万亿左右的新基建概念!

  踩了伪科技股 活该倒霉?

  估值高,高处不胜寒。

  大家疯狂拥抱某个股的时候,不可能买到便宜货。

  2019年整年,科技股是A股最大的惊喜,电子指数大涨80%,是行业指数年内涨幅冠军。计算机指数上涨超过53%,第四名;通信指数涨幅超过20%,跑赢大盘。

  这个时候,就有各种夺眼球的事。我看到网上有个标题,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说,曾科技股最大的风险不是估值,而是它不是科技股。

  这句话如此惊心动魄,吓得我把张忆东过去的研报和采访翻了一遍,印象中张忆东不是这样的人啊。

  人张忆东说的是:

  2020年中国经济“类滞胀”的困扰,恰是布局中国资产的良机,核心资产仍是明年行情主线,但科技股和价值股将成为主角。

  长期来看,消费股最为看好,而科技股最大的风险在于部分科技股会因改革开放或者政策的变动致其“含科量”下降。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过去是可以对冲他的现在的,一个人话太多了,容易翻车。

  张忆东网上标题不算最耸动的,我听过的话还有:

  1,现在不是看市盈率的时代,是看市销率的时代;

  2,现在不是是看市销率的时代,是看市研率的时代;

  3,现在不是看市销率的时代,是看市研率的时代,搞的我以为是世界颜值比拼大赛;

  4,现在不是看市研率的时代,是看市梦率的时代。

  理想有多大,估值就有多高。

  高科技热门股,有的已经贵到离谱的程度,下面是计算机等相关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和中值市盈率。

  资源来自于Wind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市盈率一般般,再看看下面这些出位公司的市盈率:

  3月3日,泰晶科技(603738)动态市盈率高达623.73倍。

  不过,这样的公司盘子小比较好炒,3季报利润300多万,新发研报预告2019财年1000万左右利润,总市值才50.46亿。只要2020年利润能到一两个亿,市盈率马上就合理了。

  和胜股份(002824)动态市盈率高达344.32倍,概念特别高大上,是大热股宁德时代的供应商,也是华为的供应商。

  但其实,公司主营业务是做铝型材,手机边框啊,电池包底盘啊。能做成华为和宁德供应商,在业内管理算不错的,但利润率天花板也是很明显的。

  这样的企业你说不重要吧,重要,你说多高科技吧,新能源概念股吧,让我歇一会儿先。

  再说说中国软件,动态市盈率421.48,听着特别高大上、应该代表中国软件行业是不是?听着啊,公司的全名是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起家业务之一是提供外包服务。

  到去年9月,每股收益-0.493,每况愈下。现在,净资产收益率行业排名为第177,行业一共182家。

  有人会拿亚马逊和京东来教育我,拜托,这是一家老资格企业,当然,A股还没有实行注册制呢,像金山软件这样能起来的早就展露过头角了。

  还有海南海药,不细说了。我们分析过海南悲催的海汽,也分析过海药,对他们只有一个希望,好好活下去,把自己卖个好人家。

  投高科技股 正确的姿势是?

  前段时间,有个特别资深的一级市场人士说:

  我自己投高科技,确实很重要,有前景,但我们投的公司上市了,二级市场市盈率居然500多倍,超过了我们最大胆的想像,能出来的赶紧出来点吧,把收益锁定了再说。

  中国是进入了高科技和进口替代时代,高科技是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高科技我也会投,关键是,投资的正确姿势到底是什么?

  注册制时代,会消灭伪科技股,会消灭科技股泡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投资高科技我有几个原则:

  1,所有做电池包底盘、手机边框的企业,最多以同类制造企业中位数进行估值。

  2,拥有技术的大型企业,却被用低端制造业进行估值的,长期持有。面板,我会看TCL科技,悲催的一直被很多人认为做普通制造的。空调芯片,看格力就得了。请注意,我提到的企业不作为投资参考意见。

  3,真正的高科技和高科技应用,做已经印证了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两者缺一不可。

  4,风险大的企业,我选一级市场基金。与其在二级市场瞎炒,还不如跟个靠谱的一级市场高科技投资经理,原因参见半导体产业基金。

  苹果,人家账面上真的有几千亿美金的现金,这次新冠大出风头的吉利得科学,账上100多亿美金,看见行业内哪些高科技中小公司好,就收购。

  不出意外,高科技板块狂欢的时候,减持来临。2月,晶方科技、苏州固锝、光环新网、上海新阳等宣布减持。2月19日,上述个股无悬念下跌,收盘跌幅分别是3.6%、9.3%、6.7%、1.69%。

  减持没什么,辛苦多年、投资多年确实可以减持,为了未来投资也应该减持,但减持几十亿,连公司都不要了,要么高卖低买你都不信你的公司,凭什么让别人相信?

  我亲眼见到有个搞生物研究出身的人,在医药公司上市后,变成了骗子投资家加花花公子。现在看到科学家一心想上市,就忍不住设想他几年后会怎么样。

  一个环境,让科学家就想着暴富,或者,让科学家吃不上饭,迹近“犯罪”。


百家号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