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向我们悄然袭来,这场波及全国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让我们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各族人民紧锣密鼓为疫情奋战的时候,少数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的破坏分子假扮“知情者”和“土专家”, 开始利用互联网制造各种舆论,捏造事实,散播谣言,企图利用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这种行为无异于在全国人民的“伤口”上“撒盐”。同时也为党和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处置网络舆论安全敲响了警钟。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疫情发生后,陆续出台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防控措施和管理办法,同时高度重视此次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安全问题,面对来势汹汹如洪水猛兽般的各类网络谣言和舆论,市委市政府积极面对,妥善处理,既安抚了网民群众的焦虑情绪,又保证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担当和睿智。
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的政治意义
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是妥善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提和基础,要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安全,首先要清楚地了解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的政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安全保障工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疫情发生后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的疫情防控精神,认真领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的政治意义,先后组织数千名党员机关干部作为志愿者下沉到街道社区各卡点,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点对点服务市民,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解读政策规定。市委市政府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迅速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舆论的传播也变得声“形”并茂,人们接受自媒体传播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战场。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并妥善处理的政治意义还表现在:是实现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维护网络舆论良好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引导网络正能量的需要、是提升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凝聚力和社会引领力的需要。
创新技术手段防范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风险
有效防范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安全风险,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由过去“灭火式”防控管理转向“防火式”预防管理,创新并合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进行分析预测,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创新性革命,它的预测分析是建立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持续跟踪基础上,通过大量筛选比对挖掘出事物本身内在的关联性,实现对事物一般规律的科学预测。之所以大数据可以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进行精准预测,取决于它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大数据对于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监测速度优势十分明显,监测者可以及时高效地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实时了解网民们的舆论倾向性和情绪变化,另外大数据的另一优势就是可以持续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测,了解实时的舆论走向,以便根据变化及时作出应对网络舆论的工作调整。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进行分析预测,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动静结合的具有很强科学性的技术监测手段,能大大提高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风险的预防工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利用中国云谷的大数据技术对疫情期间的网络舆论进行了精准的分析预测,有的放矢地防止网络舆情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创新网络语言保障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中除了要牢牢把握“黄金时间”疏导原则外,在疏导过程中还要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当今社会网民的结构错综复杂,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分化严重,因此市委市政府在进行主流网络舆论宣传引导过程中注意创新网络政治语言与大众语言的衔接,创新传统语言和网络时代语言的融合,在表达理论的精髓和内涵时,尽可能地使用网民易于接受和理解的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切忌对所有网民采取同一种宣传方式,摆脱了传统的简单将书本内容照搬到网上的直接理论灌输,而是适应网民们碎片化的接受习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自媒体平台将所要宣传的理论内涵融入到喜闻乐见的网络读物和网络影音当中,使网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主流舆论的教化和影响。又不会引起网民对枯燥的纯理论化内容的逆反、厌烦心理,因此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主流网络舆论的吸引力。
激发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舆论引导内生动力
网络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共享,网民们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接触渠道,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表达权,在满足网民参与诉求和信息需求的同时,一部分网民也出现了行为失范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网络空间会出现海量的信息和众多的言论,内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其中有与主流网络舆论倡导一致的正向价值观理念,也有与其相悖的。一旦广大网民被错误的网络舆论价值观所蒙蔽,就容易引发安全风险。因此疫情期间市委市政府网宣办不断鼓励网民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激发和引导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认知的内生动力,引导网民对突发事件中产生的网络舆论主动外形与内化,认同与接受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帮助网民正确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科学判断网络舆论信息的价值和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减少不良信息对自身思想的侵害。另外还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利用移动、联通、电信的短信宣传加强网民主体责任意识,让他们清楚网络空间并不是法外之地,在自由发布信息、发表意见的同时,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广大网民要主动把自己的网络行为约束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共同践行加强维护网络空间主流舆论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舆论,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对于哈市出台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政府高度关注,及时了解网民的情绪和意见反馈,对反响强烈的舆论信息迅速收集整理,并采取科学论证的方式及时修正。既保障了市民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又不影响疫情防控大局,可以说此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安全方面的处置十分得当,没有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发负面舆情和群体性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和广大基层单位安全有序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这也为我们后续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安全处置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