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科技林晴:风险管理一定要走在危机前面

2020-04-17 15:15:17  来源: 网络转载  编辑:zgjrzk  

  北京时间晚上10点半,身在美国的睿智合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智科技”)首席战略官林晴结束了与我们的越洋访谈后,还有几个会议在等着他。过去的两个月,林晴与睿智科技的同事们一起,以平均每天四五场会议的节奏,与国内的银行客户进行技术、产品、风险防范等主题的讨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反馈。

  林晴有近三十年的信用卡、小企业信贷、对公风险、房贷及反欺诈风险管理经验,是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的资深领导者,曾担任摩根大通银行董事总经理和美国运通公司首席信贷官。作为美国信用卡及消费金融业界的少数几位华人领军人物之一,他被誉为“华人风控圈的最高成就者”。

  睿智科技首席战略官林晴在一本财经第三届金融科技风控大会上发表演讲

  在全球新冠疫情发展仍未看到止境的当下,林晴多年的风险管理从业经验和智慧,无疑能为国内金融机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如何面对疫情造成的影响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弗里曼讲席教授白重恩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全球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但是跟2008年相比很不一样,用不着惊慌失措;另外,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比如数字化战略的加速实施和一些产业的重组。

  对此,林晴表示赞同。“经济规律不可抗拒,如果疫情几个月就过去,各行业都可以很快恢复。金融机构主要是要做好客户关怀,该减免的减免,该缓和的缓和,该停止的停止。”林晴表示,“但是如果出现持续的经济压力,客户的偿贷能力会受到明显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金融信贷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林晴看来,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怎么样,客户人群怎样分布,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看,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在经济周期衰退和萧条阶段之前风险控制策略比较激进的话,金融机构的下探客户人群较深,面临的问题会较大;如果相对比较保守一点,表现则会好一些。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要有所动作来应对周期,如调整风控策略、营销策略等。

  林晴认为,要评估金融机构受到的影响,首先需要看它的资产分布,评估每一个资产分组、分群在经济影响之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果是什么。他表示,以前大家都会做压力测试,但那都是在假设情况下进行的,如今在真实环境中做压力测试,需要金融机构将压力测试进一步做深,看看哪些资产会发生变化,哪些变化可控,哪些变化不可控。“如果金融机构在前期对资产分组较合理,对风险资产的管控较好,那表现就会好一些,受经济变动的影响就会稍微小一些。”

  林晴提出,金融机构要有及时修正风险敞口的能力。他以信用卡为例说明,一般而言,信用卡用户都有信用额度,根据用户目前的欠款余额确定其还可以再借多少,因此再借多少的风险是可控的,但这些也要根据经济情况及时进行修正。“金融机构有催收业务,经济波动时如何照顾客户困难,同时又不影响自身的资产表现,这些工作都有风险管理的内容在里面。”

  在林晴看来,虽然事实证明,金融科技的有效投入有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尽快地恢复,但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萧条阶段,一般少有银行花费太多去引入科技,搭建系统,但这样又会影响其在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快速恢复。所以,金融机构更要将风险防范的工作做到前面。

  变则生,不变则死

  林晴认为,风险必然会产生,金融机构要成功应对,一是要有前瞻性,在整体风险策略中要预计到最坏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措施;二是在应对的战术上,需要一整套金融科技和大数据作为支撑,及时进行应对。

  睿智科技一直在深耕银行等金融机构客户,其强项正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帮助客户做好风险控制。睿智科技的拳头产品“大数据评分”早已为国内排名前列的包括大中型银行、区域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能够对形形色色的消费者进行精准的信用评价,已经得到了业内诸多客户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在大数据洞察领域的专业能力。

  具体而言,睿智科技可以与银行现有的风险管控共同形成多视角、全方位的风险管控体系。银行内部的评分较为侧重银行内部信息,如客户关系信息、其他贷款信息、金融资产信息以及客户的申请信息等;而睿智科技的大数据评分产品更侧重外部大数据信息评估,可以对运营商、金融交易信息、金融账户信息、网络信贷信息等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及分析。

  以信用卡为例,“银行要评估资产质量,需要对客群进行精准分层,而我们的大数据洞察力可以帮助银行把这些客户分析做得更好。”林晴表示,睿智科技不拥有任何数据,因而能与全国最好的大数据权威源结成合作伙伴,睿智科技还独家创造了数据不落地、不留痕、不存储、不披露的方式,用精密算法评分来发挥大数据洞察力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

  “这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林晴表示。

  如今,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引用、应用与融合已成为全球趋势。据安永发布的《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报告显示,全球平均金融科技采纳率已上升至64%,而中国内地和印度的消费者金融科技采纳率同为87%,并列全球首位。

  新冠疫情加速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采纳,但即使没有疫情因素,金融科技也早已成为金融机构参与竞争的不二利器。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它们面对的挑战绝不只来自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也来自银行之间金融科技应用化程度的比拼。从2019年各上市银行的年报中不难发现,金融科技战略已成为它们的标配。目前,银行正处于“变则生,不变则亡”的境地,金融科技或许会成为其增强竞争力的最有效助推器。

  要对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有所准备

  1990年,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林晴就被特邀加入了美国运通公司。在那里工作的19年间,他曾担任消费信用卡、小企业信用卡及全球对公业务的首席信贷官,并兼任运通公司授信及信贷策略委员会主席及美国运通银行董事会成员。作为核心领导团队成员,他主持制定了核心产品、客户群、风控策略及营销策略,并负责业务条线内包括风险、营销及财务营利所有的量化分析及模型,创立了目标统一的决策体系。

  2009年,林晴加盟摩根大通银行,任董事总经理,负责量化分析、大数据建模、信贷决策系统、组合管理、风险预测及压力测验。在摩根大通银行的八年多时间里,他有效地融合了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并主持制定了摩根大通银行的风险偏好体系,创建了业内领先的信贷决策体系,把风险偏好与每一笔信贷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金融风控领域很有发言权的林晴坦言,成为行业专家的关键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苦干”,“没有太高深的理论和决定因素,只有通过不停强化地学习和工作去积累。”

  最近几周,林晴及睿智科技的同事们与客户开了30多次会。“风险管理者不是算命先生,我们算不准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风险管理者要对经济有理解,要知道大概趋势是什么,而且要对未来发生的最坏情况有所准备。”林晴表示,“我一直在强调一个原则:风险管理一定要走在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前面,经济压力发生以后再采取行动,将是非常被动和尴尬的。”

  林晴非常赞同有“美国钟南山”之称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说的一句话,“大意是说,要等到所有的情况都清楚了以后再来采取措施,就太晚太晚了;一定要在看到事情有可能发生坏情况的时候,就赶紧采取措施,才能控制住局势。”

  “谁都不知道未来的经济趋势是怎么样的,未来的风险概率可能大,也可能小,风险管理就是要在万一出现很坏的情况下,通过事先预设的机制实现对风险的管控,将损失降到最低。”林晴说道,“这才是风险管理的精髓。”


网络转载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