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嘉兴 最不该被埋没的城市 舍我其谁?

2020-04-18 08:08:46  来源: 百家号  编辑:zgjrzk  

  来源:叶檀财经

  文/叶檀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这次去嘉兴,沿着南湖走了一大圈。

  此地远处有吊塔,近处有湖心岛上黑白相间的烟雨楼,从高楼大厦写字楼到江南七怪,充满特殊的张力。

  南湖也叫鸳鸯湖,去时正值江南绿柳时,清代朱彝尊有《鸳鸯湖棹歌》:

  樯燕樯乌绕楫师,树头树底挽船丝。

  村边处处围桑叶,水上家家养鸭儿。

  这样的氛围似乎只适合《浮生六记》,让沈复和妻子划舟湖上,非常相称。奇妙的是,嘉兴并不只是一座温婉的城市。嘉兴有座血印禅寺,从名称看,就刚烈无比。

  还有著名的红船文化,遥想百年以前的夏日,细雨迷蒙中,一艘船上一群有激情的人在紧张的制定创业方案,船头有个烫发女子正在望风。

  到1949年,所有的人都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关键性的基因突变。

  这座城市既温婉,又刚猛,勤善和美与勇猛精进相辅相承,恰如猛虎嗅蔷薇。

  自从明末融入国际大贸易圈、大货币圈之后,嘉兴再次迎来百年不遇的机遇期。这座城市又面临一次关键的基因突变,从经济到文化的全面爆发。

  嘉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在进入头部流量城市行列。

  天时地利人和 嘉兴 舍我其谁?

  经济发展,天时地利人和,嘉兴三美俱。

  1,天时,正是拼搏好时节

  身处大时代,年年有变化,2020堪称大变局元年,变化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史上罕见。

  4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建国以来第一次,请注意,是第一次,针对“要素”市场化发布改革方案。

  同一天,发改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重点。

  两份重量级文件,侧重点虽然各有不同,但核心脉络不约而同指向两点:

  强调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心,是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城市群,大城市群不怕大。三番五次告诉大家,尽可能打破城市界限,给劳动力等核心发展要素彻底松绑。

  读懂政策,看懂未来。

  在中国,政策变量向来是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变量之一。

  2019年底,《求是》杂志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之后,一系列重磅文件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

  4月9日,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里,国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发力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

  作为发展主战场,国家“特批”: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从制度上,打破约束城市发展的流动性限制,充分发挥劳动力要素的潜能,进一步释放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潜力,用大融合,引导大发展。

  为什么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中国没有其他任何城市群有资格参与高端国际经济竞争。

  长三角的人对未来经济前景最乐观、最有信心,绝不是无缘无故的。

  2,地利,地处长三角黄金几何中心

  嘉兴,身处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上海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

  嘉兴离上海,与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相距都不到一百公里,是沪杭、苏杭的交通干线中枢,位于长三角黄金几何中心。

  苏州、杭州、宁波、嘉兴,都是我国的万亿级城市,嘉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宁波等城市。

  2019年,嘉兴GDP总量高达5370.32亿元,排名全国大陆地区前41强,虽然比不上宁波、苏州、杭州,但按照可比价格算,增长7.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个和0.2个百分点。未来十年之内,嘉兴GDP有可能超越浙江第三城温州!

  嘉兴已经成为长三角高端产业链中的重要城市。

  上海大都市圈,越来越有东京都市圈等全球最顶级成熟城市圈的样子。

  东京都市圈以东京都为核心,以距离为分界,不同半径有不同的产业。

  从55公里圈到88公里圈为产业圈层,主要承接中心城市教育以及研发资源的转移,在人才集聚的基础上,以承接高附加值二产的转移和发展为主,形成综合的产业型卫星城。

  丰田在东京都市圈的产业架构

  对标东京都市圈,嘉兴的地理位置刚好在上海都市圈的产业层。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嘉兴以第二产业为主,增量产业几乎都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新兴科技产业。

  从人口变化来看,人才正在呈现出加速聚集的态势。

  3,人和,人才源源不断来到嘉兴

  到了嘉兴,才知道什么叫做门庭若市。

  长三角人才源源不断来到嘉兴。

  《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从2013开始,嘉兴人口增长率不断攀升,2018年、2019年人流净流入更是迭创新高,2018年为7万,2019年为7.4万。

  以沪嘉合作为例,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上海周末工程师,做着绿皮火车咣光咣当坐着沪杭铁路来到嘉兴,帮嘉兴的乡镇企业出主意,给方案,做公关。

  从周末工程师开始,“创意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在嘉兴”,沪嘉协作体系不断成熟。

  沪嘉两地目前日均客运量大约每天19.23万人次。

  根据《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2019年嘉兴和上海的紧密度,仅次于苏州,高居第二位。

  沪嘉两市日常跨城通勤比例,流入上海的通勤人群,来自嘉兴的占到总量的8%,在(上海)流出通勤中,到嘉兴的占比为18%。

  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去嘉兴工作上班,周末工程师已经变成每天通勤工程师。这是我们在东京、纽约大都市圈看到的常态。

  未来会有更多通勤族在两地来回,嘉兴和上海之间的远期客流将达到46.6万人次/日,是现在的两倍多。

  根据《嘉兴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统计数据,嘉兴每年有超过35%的游客来自于上海或由上海转入嘉兴。

  再看两市经济合作方面,2017年《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让沪嘉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7年7月28日,嘉兴与上海签订了30个高质量合作项目协议,涉及全面合作、园区平台合作、科技人才合作和民生领域合作等方面,沪浙创新券跨区域使用试点、交通基础设施和公交体系合作等25个协议已全面落地实施,共建浙沪新材料产业园等5个签约项目已启动实施。

  沪嘉构建了双层双向对接机制,与上海市、区和有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

  嘉兴的嘉善地处长三角先行示范区,医保卡已经跟上海打通,接下来是教育、交通等资源的彻底打通,人才真正做到同城化。

  从“接轨上海”,到“十二五”规划提出“融入上海”,再到如今全方位、多层次的“无缝对接”,沪嘉两地联系愈加紧密,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嘉兴的痛点在哪里?

  最痛的痛点在轻轨。

  嘉兴不是长三角黄金几何中心吗?不是有沪杭铁路和沪杭高铁这两条国家骨干线吗?为什么交通会成为痛点?

  确实,沪杭铁路经过嘉兴,京汉线、沪杭线是民国时期的交通要道。沪杭铁路1909年通车,上海滩名家有不少贪恋西湖风光,小憩、度蜜月不少,作家郁达夫有一段追求王映霞,从上海坐着火车往杭州跑。

  嘉兴有动脉高铁经过,但是,能够通勤接入上海的轨道交通太少、太少了,最关键的是,沪嘉没有城际轨交!

  城市圈既要有传统铁路,也必须有城际轻轨、地铁,两者作用大不相同。

  沪杭高铁全长158公里,从上海虹桥到杭州东站,设9个车站。通过能力富余量较小(沪杭铁路现状利用率达92%、沪杭高铁为90.9%),站点少。

  来比较一下,穗莞深城际线从广州东站,广州东,经东莞到深圳机场,全长87公里,有15座车站,已经公交化了。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传统铁路还真是不适应通勤。

  图片来自嘉兴在线,侵删

  没有沪嘉轻轨,对双方不利。

  上海都市圈对标东京都市圈,有明显软肋。

  东京都市圈,产业结构是基础,交通配套是支撑,密如蛛网般的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和周边地区高频次、无障碍连接,各种“要素”有序高效运转。

  上海和昆山之间有地铁,和嘉兴之间无轻轨,和吴江之间无地铁,两地需要更便捷的、公交化的轨交加持。

  作为当前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的“一号工程”沪嘉城际轨道应运而生。

  沪嘉城际轨道线路跟沪杭铁路并行,主打短途轻轨概念,以沪杭高铁嘉兴南站北广场百川路为起点,途径嘉兴国际商务区、南湖区、嘉善县,在金山区枫泾镇进入上海,全程35.6公里。

  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要成为带头大哥,嘉兴要融入大上海都市圈,没有这条轻轨,简直是开玩笑。

  嘉兴方面对沪嘉城际轨道,非常重视。

  2019年7月18日,嘉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淼调研沪嘉城际轨道项目(浙江段);2019年8月15日,徐淼表达了嘉兴积极推进沪嘉城际轨道项目建设的迫切希望。

  提出两个期盼:一是恳请两地政府联合向上海市政府汇报,争取上海市政府支持沪嘉城际轨道项目列入近期建设规划;二是恳请将沪嘉城际轨道项目(浙江段)引入松江枢纽规划的市域铁路场站,并通过规划东西联络线与近期建设的上海嘉闵线贯通运营。

  一句话,嘉兴要无缝对接上海。

  上海松江做出过积极回应:

  2019年8月21日,松江区党组副书记、副区长于宁介绍了松江区目前在建的上海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同时表达已对未来沪杭(沪嘉)通道做好了轨道预留。于区长表示:一是松江区将全力以赴支持沪嘉城际轨道项目建设;二是松江区前期为引入沪杭(沪嘉)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已投入大量改造资金,松江区将积极推动沪嘉城际轨道项目建设。

  近期,沪嘉城际铁路有不少重要进展。

  沪嘉城际铁路先行工程计划2019年12月28号上午开工;

  沪嘉城际铁路项目(浙江段)已纳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纳入《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上报审批;

  2020年4月2日,《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环评报告获批。

  请注意,这主要是浙江段,是浙江省都市圈规划,至于上海段如何,迟迟没有确凿的消息。

  伸出双臂吧。

  作为都市圈同城化的“硬件”配套政策,发改委在《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里特别指出:

  以轨道交通为重点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支持重点都市圈编制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大融合,大发展箭在弦上!

  嘉兴插上翅膀

  美国在打压中国高科技,中国各区域必须、也只能协同发展。

  2019年中美贸易形势不妙,侠客岛评论:“先是中兴,后是华为,再是大疆,美国发起了一场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社区之间的贸易战。”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一座小渔村,发展成一座高科技城市。

  长三角必须发展出一片高科技、高端制造城市,才能成为中国经济领头羊。

  嘉兴正在大发展。

  从2012年到2017年,嘉兴全市五年利用外资一共118亿美元,年度总量持续排名全省第三。

  长三角一体化之后,外资加速涌入嘉兴。2019年前三季度,嘉兴实际利用外资29.6亿美元,增长33.6%,首次超过宁波,居全省第二。

  2019年全年,嘉兴市共引进世界500强外资项目10个,列全省首位,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55个,居全省第一,全年全市(按省口径)实际利用外资41.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9%,创历史新高。

  外资吸引长期排第三,既是嘉兴吸引力的体现,也是沪上外资嘉兴化的表征,更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里,“上海1+6”构建做大上海都市圈的重要展现。

  嘉兴的二、三产业大力发展。

  沪嘉新经济非常匹配。

  嘉兴市“手握”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国字号”名片,数字经济产业占比在浙江省仅次于杭州,排名第二。

  嘉兴已拥有10个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基地,其中1个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3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6个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这些产业和长三角高科技形成共振。

  地方政府的工作量,已经不是5加2、白加黑可以形容的。

  2019年3月22日,东接上海市金山区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发布产业规划。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区域合作的重大产业平台,中新嘉善凝聚了上海、浙江、江苏等多地的心血。

  图片来自嘉善发布,侵删

  在长三角,1+3从来大于4,在大上海都市圈,1+6一直大于7。

  嘉兴的文化既传统又市场,张力十足。

  嘉兴说,感染人员不超过50人,做到了;嘉兴说,要用最低的成本来带货来复苏经济,现在看来,做到了。

  有一则新闻表面与经济无关,实则大有玄妙。

  4月,嘉兴海盐法院西塘桥人民法庭发出2020年第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未成年人小欣(化名)父亲对其实施家庭暴力。如果当地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现代商业文明,谁管父亲打孩子的事?

  综合实力体现在抗疫上,体现在经济复苏上,嘉兴是是最早进行云直播、云带货、云招聘的城市之一,也是边抗疫边复苏的典型城市。

  嘉兴,既尊重传统,又尊重市场,悠扬与个性共在,这座温婉的江南水城,正迎来百年不遇的大机遇期!


百家号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