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钢铁防线。
什么是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领域的安全有着密切联系。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如何理解当前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网络空间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被普遍认为是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具有普遍性、跨国性、脆弱性、战略性等特征。相比传统安全而言,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综合,更加复杂,更加抽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网络安全法》制定实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具有很强破坏性和杀伤力。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不断加剧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护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提供安全保障。
危害网络安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网络入侵、网络攻击等非法活动危害网络安全。比如,2014年5月12日,黑客组织利用NSA泄露的“永恒之蓝”工具发起蠕虫病毒攻击,我国超过30万台机器中招,至少有28388个机构被感染。2019年委内瑞拉两次大规模停电,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主要原因就是电力系统遭到网络攻击。
非法获取、泄露甚至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时有发生。比如,2015年12月,全球连锁酒店凯悦集团支付系统被恶意软件入侵,大量用户数据外泄;2018年3月,某社交平台有超过5000万用户个人资料疑遭泄露。
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电信网络诈骗等乱象亟待整治。2019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万人,同比分别上升52.7%、123.3%。
新时代如何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积极引导。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共三门峡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