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作崇?郑州一高校信息泄露被立案,加强网络安全迫在眉睫!

2020-06-10 18:50:20  来源: 百家号  编辑:zgjrzk  

  接续世事,寻真事理,抽引头绪,不绝绎究,感谢关注《立哥绎教》

  近期,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上通过了《民法典》,该部法律首次以“法典”命名,从物权、人格、合同、家庭婚姻、继承权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也在人格权中,对个人信息进行了保护。其实,不仅是新《民法典》对个人信息进行强调,2017年出台的《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都对个人信息及网络安全做出了严格规定。然而,近期郑州一高校的信息泄露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信息网络安全的关注。

  立案:网曝郑州某学院被泄近2万人个人信息

  据网络媒体报道,近期,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近2万名学生的身份证号、宿舍号、高考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通过“返校名单表格”的形式在网上传播。其后又有相关学生频频接到骚扰电话,令他们苦不堪言。经记者采访,该院回应称目前他们已向公安机关报备了此次信息泄露事件,目前郑州警方也已开始着手调查。

  折射:普遍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仔细观察这些信息的来源出路,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些信息的收集,总是伴随工作的开展而进行。同时,这些信息的泄露,也多半与工作人员的疏漏有关。更进一步而言,这也充分体现了不少学校等单位存在着的网络安全问题:

  表现一:网络安全意识不强。

  表面来看,这一案例反映出的是工作中的疏漏大意,但其实这充分显示出了不少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的脱节。近年来,各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深入,但网络安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网络安全意识仍停留在原有水平,对主机安全、文件安全、口令安全、数据安全等应付了事,这就导致了在关键的地方没有应有的警惕,出现数据泄漏。

  表现二:网络信息渠道混乱。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一个普遍的“信息报表”问题。虽然我们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单位内部数据纵横交错,指标不一,数据共建共享仍未形成,由上到下、以“文件传输”为主的“表格数据”报送,仍然是当前工作的主流。学校数据报送缺乏统筹,就会导致像本案例中的“身份证号”“宿舍号”“高考准考证号”等标准数据的重复采集,增加了泄露的风险。

  表现三:网络应用水平不高。

  “数据重复报送”与“文件式传输”,体现出了当前各个学校的网络信息应用水平还不高,仍停留在眷抄纸质文档“电子化”的水平上,这也客观反映出学校老师或者工作人员信息化开发应用能力不高的情况。因此,推动安全性能较高的网络版动态表格软件应用,也是提升工作中网络安全的一条重要措施。

  总结启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使用,网络手段使用越深入,网络安全的风险就会越大,运用网络从事非法甚至犯罪活动的机会就会越多。通过上述案例,我们看到,大学在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尚有不足,更惶论70%仅为初中学历水平的全国网民了,因此,网络安全素养,可谓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迫切而必要。

  以上就是立哥对“郑州某高校信息泄路被立案”的一点看法,各位小伙伴是否也认同呢?欢迎关注并在下方留言点评!

  相关延展:

  全国爱眼日:近视人口已超6亿,教育减负增效迫在眉睫!

  一文了解:乡村教育信息化有哪些待解难题?

  活久见:博士招考形态发生剧变!未来考博要做好哪些准备?

  (声明:本文属《立哥绎教》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不当,敬请联系删除,谢谢合作。)


百家号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