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贷、墓地贷、1元保险的背后……

2021-04-06 20:11:23  来源: 腾讯网  编辑:zgjrzk  

  走了这么多年,我发现只能借一个贷款房贷。

  郎咸平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王牧笛:今天的《财经郎眼》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花样贷与保险洞。我们先说花样贷,大家一定听说了,墓地贷。还有最近被热炒的彩礼贷、二胎贷、整容贷。各种各样的贷款,几位怎么看?

  郎咸平:我对90后是寄予高度期望的。但只有一件事情有一点点反对,那就是借钱的问题,太敢借。走了这么多年,我发现只能借一个贷款房贷。

  孙明展:教授讲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觉得没有看到本质。有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写的。他说快思考和慢思考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用快思考的思考方式和慢思考是无法切换的。消费贷款,去贷款那一瞬间,肯定是快思考,因为马上提前消费了爽。比如说投资P2P,也是很快下决定的,因为收益高。快思考跟互联网,再加上背后的投资推手这么一推,产生了对90后的强大影响。因为投资人要求你快,所以所有在互联网上做金融项目的人都想利用人的快思考。应该回归本性,理财就是应该慢下来。跟金融相关的所有的个人决策应该是用慢思考来决策。

  郎咸平:花样贷如此爆炸性的增长,是接触信息量太大的结果,让你缺乏思考的能力。这已经不是花样贷的问题了,是整个社会、包括很多金融机构,利用到年轻人缺乏思考、冲动消费的特性,大力推动他们,然后变本加厉地走向恶性循环。

  王牧笛:为什么现在这些金融机构会推出这么多花样繁多的消费贷?

  夏新杰:首先第一,有这个产品供应肯定是有需求,现在这个时代变了。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氛围,因此我们的国人、尤其年轻人,他不能接受慢。第二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目前的状态是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们有一个话叫内卷,金融机构也在内卷,包括墓地贷或者彩礼贷其实是一些小的机构推出的。因为在大的项目上它很难有发挥的余地了。只能挖空心思,搞一点噱头。

  从我的立场来看,消费贷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创新。过去70后 80后没见过,现在有。创新不要紧,国外也有大量的创新,但创新要符合促进社会关系的这种耦合,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有的消费贷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鼓励消费或者是让大家去一个畸形的消费观,我觉得是应该制止。

  王牧笛:还有很多消费贷是变相地流入了楼市。刚才我所讲的这一系列的这些消费贷,合法肯定合法,合规吗?按照现在这个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它的利息算高吗?

  张姗姗:合规合法,我认为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所谓的消费贷,都是一个正经的贷款。我们不去讨论那些乱七八糟的小贷,这种所谓的各式各样名头的这些消费贷,我认为它都是合规合法的一个金融贷款。

  夏新杰:按照目前最新的对贷款利率界定的话,现在的这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已经不敢明目张胆的收百分之十五点多那个红线了。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银行占用自身头寸,而放出去的一些贷款的话,应该会比基准利率上浮50%到80%左右,在整个的市场环境里面其实不算高。另外一种情况是某些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是要加收利息的,它会以手续费或者服务费的形式存在,这样加在一起就很高了。

  孙明展:我是研究过这个彩礼贷的,这个贷款本身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就是说你要结婚的时候,如果想要去买家电,你可以用这个贷款来贷,装修可以用贷款来贷。只是套上了一个彩礼贷这个名字,吸引眼球。但是你想想彩礼这件事情在中国现在属于恶俗。把这个名头冠上,这种行为就助推了一种恶俗的风气。

  张姗姗:它这个名词一出来的时候,我们当时在想,谁呀,这么“天才”创设了这样一种东西。彩礼是什么呀,结婚之前,男的要给女方家彩礼。给了之后,这个钱它是一个女方家的个人财产了。但是这个贷款本身内容又是作为购置家具、电器、进行装修,作为夫妻共同生活的一个物质条件,它又变成了夫妻共同财产、又变成了夫妻共同债务,这不是很坑吗?

  王牧笛: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一个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的报告,它调查了3000多名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有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使用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比例达61%。那当我们谈到资产的时候,其实现在很多的Z世代也好、90后也好,也面对着怎样去打理自己身上的财富这件事情。所以今天《财经郎眼》也要为年轻人出出招,聊聊保险。首先,我们来聊聊1元险。

  孙明展:1元险其实是把首月的保险免费赠送或者是1元。然后一般的操作是直接开通了后续的保费的自动续款,1元买了一个月,后面都几百块几百块了。最近的保险新规正在严禁这种方式。大概意思是一个保费的全年的每月的支付金额必须均匀,不允许你首月是0元。问题在于很多人会因为这个1元,造成了快思维启动,根本就不去看这个保险到底自己需不需要 适不适合,马上就买。

  王牧笛:保险行业最核心的叫大数法则,但是我非常担心互联网的介入,会让大数法则出现一些问题。那现在比如Z世代,年轻人要拥抱互联网保险吗?

  郎咸平:不需要嘛,他买什么保险嘛。95后00后买什么保险,出来做事以后再说。我们保险也变得像花样贷一样,搞这个花样、那个花样,最后怎么样?你不严加控制,整个社会风险急速扩大。如果保这个1元险,日后能不能偿付,造成多大的压力?

  王牧笛:那我想请教,如果让你们来画一个饼,你们认为,90后的家庭这个饼百分之多少投到保险里面?投什么保险算比较好?


腾讯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