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呢,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国企改革。”“中国左派经济学家没水平,右派经济学家没良心,导致国内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让人盲目相信市场化。”
这是经济学家郎咸平早年所说的两句话,针对“国有企业被私人侵吞”、针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弊端,他都敢于直言、敢于批判。
那时的郎咸平是很多人眼中的“郎监管”、“郎旋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人设却逐渐崩塌。如今,郎咸平不仅“郎监管”的名誉没有了,还被冠上了“学术骗子”的名号。
前后的落差为何会如此之大呢?“站台”的失利占据着首要原因。
1.高材生郎咸平
1956年,郎咸平出生在中国台湾桃园县,从小他的学习成绩就比较优异,顺顺利利地考入了大学。
大学时期,郎咸平先后在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大学攻读经济学,并且在1980年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毕业之后,郎咸平又在家人的支持下,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深造,攻读金融系专业。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郎咸平还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一般而言,要想从沃顿商学院毕业需要3-5年的时间,而且通过率仅仅只有3成。
可是,郎咸平却只用了2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沃顿商学院论文答辩、顺利毕业,并且拿到了该学校的博士学位。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之后,他曾在多所美国高校担任经济学老师,1993年更是成为了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副教授。
可以说,郎咸平的海外履历是非常光辉的,任何一个人看了都会为之赞叹,名副其实的高材生。不过,郎咸平的真正走红,还得从国内的发展说起。
2.郎监管、郎旋风
1994年,郎咸平从美国大学“跳槽”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成为了该学校的第一批首席讲座教授。随后的几年中,他更是在经济学领域大放光彩,频频担任各大银行的顾问。
2003年,郎咸平发表了一则预言:“德隆公司未来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结果,他的这一预言果然应验了,凭借此事郎咸平一炮而红,成为了不少金融机构的“独立第三方”,网友更是奉上了“郎监管”的名号。
一年后,郎咸平在上海复旦大学做了一次演讲,题目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
在这次演讲中,郎咸平用犀利的言语痛斥大型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资产被私人侵吞”的现象,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热点。
因为他的观点与人民统一战线,由此,郎咸平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与支持,更是备受股民的喜欢。
之后,他又先后主持了《财经郎闲平》和《财经郎眼》等多档经济类谈话节目。
节目中,郎咸平经常会抨击一些政策的弊端,同时也会根据一些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向。
尖锐的言辞、深度的经济知识经常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在经济学领域中。尤其是《财经郎眼》这档栏目,以三人聊天的方式让经济学“生活化”、“媒介化”,言语简单易懂。
由此,郎咸平也刮起了一股“郎旋风”。
巅峰时期的郎咸平,与国内的经济学大家时寒冰、于建嵘、戴旭等人,被30万网友推举为:“中国互联网风云人物”之一。
据说,当时郎咸平的一次出场费就有好几十万,每月的“走穴”次数达到十几场,收入也是不菲。
据统计,单单2011年的年度版税收入郎咸平就达到了近500万元,在国内作家富豪榜排名第九。
曾经郎咸平也仗义执言:“大家不要问国家替你做了什么,想一想你替国家做了什么。”那么,这样的“神人”又是如何走下神坛的呢?
3.骗子专家
郎咸平走下神坛的第一步是“人设崩塌”!
随着名气的提升,郎咸平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大,此时突然有人爆料出:“所谓的财经专家,其实就是“背书专家”,他的财经节目都是事先策划好的。”
这个消息被曝光后,不少人瞠目结舌,郎咸平在观众心中苦心经营多年的“专家”人设坍塌了。
与此同时,“泛亚事件”也成为了压死“郎旋风”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5年左右,郎咸平为“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站台,多次在公开场合为其发声。不少投资者因相信郎咸平,他们投入了大笔资金。
结果,“泛亚”仅仅只是一个泡沫,泡沫破灭后20多万投资者、400多亿资金陷入“庞氏骗局”当中。
当时,泛亚一度出现挤兑风波,有的人甚至血本无归。由此,郎咸平也被网友评为“江左霉郎”。
此后的几年中,郎咸平在上海浦东、陕西西安等地开课演讲。然而,只要有他讲课的地方都会遭到围堵,现场人员举着大牌子并高喊:“无良学术小丑”、“骗子专家”等。
“泛亚事件”之后,郎咸平又先后为快鹿公司、陕西鑫琦资产公司、望洲财富公司等站台。结果,陕西鑫琦资产出现了挤兑风波,望洲财富的老板跑路,郎咸平又被间接抹了不少灰。
与此同时,郎咸平的私人生活也被曝出“私德有亏”,他儿子的互联网公司陷入困境,他与自己的妻子三度对薄公堂,一时间流言四起。
一件又一件的消极事件,逐渐将郎咸平的名誉从巅峰拉到谷底。短短几年之内,郎咸平就从一个“良心经济学家”,成为了人们口中人人喊打的“骗子专家”。
如今,在各大财经类栏目中,郎咸平已然成为了过去式,人气、名誉都不在了。
作为一个知名经济学领域的教授,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国有企业产权提出批评的人,并且在多项社会热点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时的他敢说敢言,深得中下层人民的喜欢。不过,后来多次“站台”的失利导致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郎咸平自己也从神坛跌落。
“今天台上客,明日阶下囚,朝为云暮成雨,熙熙攘攘追名逐利,”这或许就是很多专家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