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快速崛起,为何又在几十年后经历“制度疲劳”?

2021-05-17 11:41:02  来源: 网易网  编辑:zgjrzk  


  战后日本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本就资源匮乏的国家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是日本当时的真实写照。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后,日本却在战后的二、三十年间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在世界诸多发达国家中为自已谋得了一席之地,巅峰时人均GDP更是达到了美国的150%,取得世人皆为之瞩目的经济成就。

  但是物极必衰、否极泰来就在日本人还沉浸在自己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时,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成为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开端。

  战后日本的经济为何能快速崛起?又为何一蹶不振至今?

  这其中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战后崛起的日本

  为何战后日本经济能快速崛起?

  1、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在日本战后去军国化的民主改革中,经济复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由于日本在战后处于美军的军事占领,在美国的控制下所实施的各种战后的政治和经济政策都以美国主导。

  这次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遗留下的许多封建残余和军国体制,剥夺了天皇的全部实权实力,壮大了日本资产阶级的力量;日本人民希望

  快速摆脱战后的困境

  也成为政治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日本战后经济凋敝,民怨沸腾。为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制度的发展。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军对日本的民主改革,在日本的

  民主体制

  奠定理出。

  日本政府在割断财阀的内部联系的同时,调动了日本经济的活力,使中小型企业能够蓬勃发展,使日本的经济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革。

  加上二战后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的改革,日本失去了宣战权也无法保留军队,政府可以

  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国内经济的建设上

  。这些都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的条件。


  上世纪日本

  2、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二战后,日本在立法、外汇、技术队伍培训等方面为引进技术做好各种准备,如1950年的《外资法》规定,

  对引进外国技术的企业给予奖励

  以甲种技术(合同期限超过一年、费用以外汇支付并需经过外资审议会和大藏省批准)为例,日本在19541960年度引进984件,19611970年度引进6968件,而19711975年度的五年间引进8368件,差不多等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总和,而且其中一半以上的技术源自美国。

  由于大量引进技术,日本技术贸易收支在8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在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日本在战后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继而达到赶超欧美的目标。

  据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等测算,19521961年和19601971年期间,日本经济增长中分别有70.2%和51.5%是依靠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得以实现的。

  另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析,19601973年日本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差距的78%、19801986年经济增速差距的100%,这其中技术是主要因素。

  可见,日本的技术引进政策不仅有效的节省了时间和资金,也对促进经济增长,短时期内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日本继续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提供了条件。


  战后日本

  3、教育的推动

  无论哪个国家想要快速发展经济,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人尤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就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战后为了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把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为社会培养实际需要的人才作为发展教育的目的。

  在战后日本人同样注重职业教育,日本通过

  大力地投资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社会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保障。

  在能够保证

  学校正常教育

  的同时,对在职的职工进行再教育,提高职员经营管理知识,加强市场动态的预测和经济情报的收集,用现代化的科学与文化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重视教育

  日本为何会产生泡沫经济?

  1.金融自由化开启了日本杠杆之路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

  金融自由化

  开启了日本高杠杆之路,金融的加速器效应放大了杠杆作用。

  1984年是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元年,在此之前的 1979 年,日本颁布了无担保的国内公司债和可转换债的使用标准,开始了

  融资自由化

  的尝试。

  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包括融资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和

  放松管制

  三方面。金融自由化一方面提高了直接融资的便利性,导致银行贷款业务规模和贷款利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利率自由化和放松管制导致房地产贷款规模的激增。

  利率自由化

  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日本分阶段实现了大额存款的利率自由化。1985年,日本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浮动,同年10 月,实现10亿日元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自由化。19861994年,实施利率自由化的存款占存款总量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得资本涌向房地产业。

  金融自由化改革也导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行为发生改变。土地价格上涨,增加了持有较多土地的企业的资产净值,企业更易获得融资,并将资金更多投向房地产领域和股票市场而不是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土地价格上涨的同时,也使得自身负债增多,杠杆增大。


  金融自由化开启了日本杠杆之路

  2.日元被迫升值

  20世纪80年代,作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不断扩大出口,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美国希望通过贬值美元来扩大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当时的对外贸易状况。

  1985年9月,美国、日本等诸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这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在协议签订后,美元对日元贬值50%。

  日元升值后在对外贸易上,日本国内出口总额快速下滑,大量的日本出口企业感到压力倍增。当时的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扩大内需但是效果并不好,且当时升值的日元多数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资产价格膨胀。


  日元升值

  3.监管失效进一步推动高杠杆的形成

  日本金融制度以主办银行为基础,金融机构和企业交叉持股,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保护,使得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者融为一体,

  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

  更为严重的是,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外,由日本财政部支持的一些住房贷款机构对房地产企业发放了大量贷款。信贷规模与房地产升值形成了恶性循环,信贷规模扩大推动房地产升值,而房地产升值使得企业更容易通过抵押获得贷款。

  在此前价格指数已经很高的基础上,1985年9月至1990年9月,日本城市地价指数上涨了约4倍。1986年,东京中心区商业用地的价格上涨开始向居民用地和东京郊区扩展,迅速拉动临近县市,以及大阪、名古屋等城市地价上涨。


  战后日本价格指数升高

  对我们的启示

  1985年以来,受制于美国的压力,以及自身的信心膨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经济失去发展动力,我国应引以为戒。

  一是着眼于国家利益和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而不是国际外部压力,牢牢把握汇率制度改革的主动权;

  二是积极适应国际规则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

  三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统筹兼顾汇率制度改革、国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改革政策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政策互补和风险对冲,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日本的经济体制、金融体系和企业模式,在其战后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该模式没有随着日本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的变化发展而及时调整,最终出现了

  “制度疲劳”

  ,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在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与破灭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金融方面的监管。对我国来说,首先是要合理把握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的程度;其次是要规范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加强信贷流向监控;之后要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监管;最后是积极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

  参考文献

  蔡林海:前车之鉴日本的经济泡沫与失去的十年

  饭田经夫,等.现代日本经济史战后三十年的历程

  孙执中. 荣衰论: 战后日本经济史


网易网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