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评论(0)
  • 字号:  
  • 收藏 点击:
  • 放款逼近半壁江山 国内“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2011-8-17 9:27:2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美国金融危机前货币宽松,金融创新不断深入,各类衍生品交易红火,“影子银行”以交易证券化房地产贷款为主,也因此被指为危机元凶之一。

      中国的情况不同,在金融管制、资金垄断下,“影子银行”资金多投向中小企业。大型国企能以低廉利率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中小民企则普遍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形成金融“双轨制”。

      也有分析师认为,影子体系得以发展壮大,是因为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与此同时,拥有过多储蓄的企业家和其他富裕个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值之际,他们无意把钱存入银行。

      “影子银行”挑战监管

      “影子银行”相当一部分业务被称“银行的影子”,好处显而易见:它们灵活、充满创新意识,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更透彻,能有效地解决传统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记者采访过的一些机构,多年来坏账率、代偿率为零。

      不过监管层也意识到了“影子银行”的风险,尤其是时下许多公司“挂羊头卖狗肉”,做起高利贷生意。今年6月,厦门发生“融典担保”资金黑洞事件,账面亏空37亿元,已然敲响警钟。“影子银行”创新的工具以及隐秘的融资渠道,更让资金流动量极大增加,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令收紧银根的金融紧缩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