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房地产市场江河日下,悲观声音日益浓厚!一大批高喊房价会一直上涨的专家吃了瘪不说,连“春天派”金岩石都改口开始“唱空”了。全国楼市的确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了,不仅价格有所回调,成交量更是大幅暴跌,炒房投机客扎堆“抢房”的火爆场景不见了,连绝大部分本身有购房需求的人,也选择搁置购房计划持币观望,更可见对后市的不乐观。
前两天和同事闲聊,他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房价已经进入下跌通道,暂时不会转向了,我也就着急买房了,踏踏实实等明年市场进一步下探之后,我就准备“抄底”。当然,他这里说的抄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房价底部,只是半开玩笑地表达楼市下行势不可挡,自然明年买房比今年更划算。
然而最近一周房地产市场却吹来了一股“歪风”,尤其是菏泽、珠海、广州对调控适当调整之后,一些不怀好意的媒体更是不嫌事大地编排出了一大堆雄文,诸如“楼市春天来了”、“房价又要死灰复燃了”、“今年不买房,明年更买不起”等观点,更是惊得没买房者辗转难眠。
今天奇哥就来说道说道,大家最关心的明年楼市走向问题。首先,我还是坚持原有观点,明年楼市大局已定,年前这个短暂时节,任何的政策松动和“放水”刺激都是枉然,不会影响明年房价稳中微跌的走势。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上述几个城市的政策调整就会发现,不管是菏泽、珠海还是广州,已经阴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土地都卖不掉了,政府财政已现赤字。地方政府急于作出调整的根本用意是“防止房价出现大幅下跌”,一方面说明,一年多的楼市调控在这些城市有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说明,再不调整,这些城市就会需求枯竭,房价暴跌。我之前就说过,国家调控楼市的根本目的是“稳楼市”,抑制投机炒房,房价出现大涨大跌都不是国家想要的结果。因此,近期部分城市对调控政策作出调整我认为虽是意料之外,但是情理之中。
其次,仅凭几城的政策调整就断定明年调控会“全线松绑”,房价会迎来新一轮疯狂,站不住脚。两天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媒人民日报都明确指出:作为长期的住房制度安排,“房住不炒”早就写入十九大报告,不可能朝令夕改,投机客注定打错算盘;今天,住建部再次一锤定音:“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不会改变,“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成为住建部2019年工作的首要目标;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中心任务,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如果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日报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那么住建部对明年楼市的再次定调可以说让所有购房者彻底释怀了:明年住建部调控楼市的目标就是“稳”!这意味着,购房者可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工作、生活了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国家也会出手帮助解决基本住房难处。值得欣慰的是,有国家管控房价,至少不用担心房价会一直涨了。
再者,奇哥不止一次强调过,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已经基本丧失了金融属性,未来靠投机炒房赚钱不可取,不仅如此,随着房地产税这个靴子的落地,未来房子不仅带不来财富,或会带来栽秧。
对于这一点,建行董事长田国立近日的讲话说得再明确不过:过去十年,很多人靠投资买房发家致富了,实现了阶级跃升,这是事实,但是当下这种投资逻辑显然已经行不通了,他直截了当表明:“我搞了一辈子金融,现在买房也赚不了钱了,你现在买不就是高位接盘了吗?”
从上述专家的字里行间,奇哥感受到了其用心良苦的“警告”:过去十年、二十年,房地产的确大有可为,稍有勇气冲进场者都能轻易赚得盆满钵盈。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房地产早已彻底变天了:历经二十几载狂飙猛进发展之后,房价已经到了绝对顶部不说;大量资金长期沉积在楼市,阻碍了实体制造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早已是管理者的一块心病,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金融去杠杆会继续施行,中央对流向房地产的资金监管也会更严;更不要说,高空置率、投机炒作现象依然存在;
除此之外,居民部门也确确实实被房子彻底“掏空” 了:统计数据显示,国人资产配置中超过70%是房产,房贷更是占贷款总额的90%还多,这说明居民部门负债已经接近极限了。用财经专家叶檀的话说,风险一旦来临,超过半数的家庭将无还手之力,一夜破产不是不可能。即便是这种资产水平,很多人还无知且毫无危机意识地往楼市里冲,自信满满地认为未来房地产仍然能大赚特赚,奇哥对此深感悲哀。
几天前,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房地产“紧调控”基调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不会再走也不可以再走“经济房地产化”老路。当时奇哥就说,中国经济不能再走“老路”,房地产调控也不能再走“回头路”了,妄言调控放松或取消,就是居心不良,窝藏祸心。
奇哥坚持认为,不仅明年调控不会松懈下线,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限”字类调控都会作为日常调控存在,尤其是限购政策。在这种趋势下,我们相信明年房价会继续保持稳中下探,尤其是无产业和人口支撑的三四线城市,在需求透支殆尽之后,房价下跌在所难免;而个别城市近期已经出现了利率上浮回调的痕迹,明年年中调整到基准利率水平也被认为是大概率事件,这表明明年市场也会更有利于以自住为目的的购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