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金融智库 >>  智库要闻 >> 
第三方支付的创新趋势与监管思路
发布时间:2010-6-21 20:42:07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点击:
打印字号:  收藏
关键词语:第三方支付 央行
本文摘要:建议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定位为从事“货币服务机构”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置于央行和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管

  一是随着商业银行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迅猛增长,第三方电子支付也将随之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显示,商业银行电子支付业务量持续增长,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合计金额286.3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24%和10.54%。其中网上支付业务仍居主体地位,共计金额263.64万亿元,分别占电子支付业务量的84.75%和92.09%。如果按照央行公布的近两年的平均速度增长,那么预计2010年商业银行电子支付总量将达到550万亿元,第三方支付总额近万亿元,约占商业银行电子支付总额的0.18%。

  二是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移动支付将在未来展现出增长动力。如果出现移动上网、移动购物普及的局面,那么移动支付极有可能与网上支付并列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同时,这也依赖于运营商和投资者在移动支付方式上进行新的布局与创新。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监管思路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1年发布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并于2003年7月出台最终版本,提出了14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协助金融机构建立自身风险管理的政策与流程,主要内容涵盖了董事会与管理部门的监督、安全控制、法律与声誉风险管理等方面。尤其是针对外包以及与其他第三方关系建立的电子银行系统或服务也指出了相关的管理原则,主要包括:银行应当对外包银行系统或服务采取适当的评估方式;应当对电子银行服务供应商进行适当的风险分析与尽职调查;电子银行的相关合约应保持其管理条款的充分性;应该对外包业务进行定期的内部与外部审计;外包的电子银行业务应该具有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计划。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天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