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讲:“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真实披露和及时处置风险资产。”
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目前金融业充满着信息的不对称和金融机构风险数据失真。
客户隐瞒客户经理,经理客户经理隐瞒中干,中干与隐瞒高管,高管隐瞒董事会,董事会隐瞒股东,股东隐瞒全社会。
这是简直是犯罪!
一家银行到底有多大的资产规模,实际上有多少不良资产,银行是有义务向监管部门,向全社会准确无误的披露的。
简单的讲,银行是在用社会上的贷款:每一个存款人就是在向银行进行贷款,在存款人一方表现出来是向银行里面存款,实质上是银行在向存款人贷款。然后在贷出去给银行的客户,赚取存款与贷款的利差。
危险在于,银行手上玩的钱,92%以上不是银行自己的钱(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核心资本金仅仅为8%),92%是社会上的钱,是存款人的钱,是别人的钱。
作为这个银行以外92%的“别人”,理应该知道银行是在如何在使用这部分钱的,监管部门更应该完全清清楚楚的知道银行是在如何运转的。
危险的是我们并不清楚。
我们并不清楚今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如何的在玩别人的资金,玩得到底安全还是危险,是不是有玩爆的可能。
任何一个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都有与价格对应的质量问题,产品质量就是的核心就是风险信息,完整、准确披露就是金融产品合格,质量好,否则就是质量差不合格,主观恶意篡改或隐瞒就是金融欺诈!是在金融领域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因为不少银行的报表严重失真,不少金融机构的报表严重失真。
我国的存款人不关心银行的经营信息披露,因为国人总认为银行是不可能垮掉的,自己的存款银行是不可能不取给我的。
我国的不少银行在信息披露上更是胆大妄为,隐藏真实的不良贷款信息,金融杠杆运用的信息,隐瞒关联交易的信息等等已经司空见惯了。
信誉是金融机构的生命。
可悲的是:在我国银行要赢得社会的信誉,不是靠自身的努力,而是靠政府的背书。(所以我说中国出不了真正的银行家,因为自己从来不兜底)
因而,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上的造假有了腐败的土壤,也为中国金融的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
我们不怕风险,就怕不知道风险在哪里?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欺诈,让我们不知道真正的风险在哪里。
这是何等的危险。
所以总书记讲: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真实披露和及时处置风险资产。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到:
金融反腐必将深入到反金融机构的信息欺诈
同时,信息披露风险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大的一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