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更为严格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监管有助于抑制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信贷高速扩张造成的潜在信用风险,从长远看,是确保银行稳健发展的必须举措。”连平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业务模式以信贷为主,新监管标准下信贷高速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逆周期超额资本和动态拨备调整制度使得银行经营的周期性波动降低,业绩增长更为稳定,与此同时,因其大大提高了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成本贷款增速越快,信贷成本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贷款过快增长,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包括中间业务、资金业务、零售业务等,实现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连平认为,新的监管标准和监管工具会考验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和补充、风险控制、业务创新以及盈利四个方面的能力。
“新标准实施将推动银行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资本消耗。”银监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监管部门还会跟进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修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风险流动性管理指引”,出台“杠杆率管理办法”、“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办法”等等,完善监管框架,引导中国银行业走上“约束优先、理性扩张”的科学发展道路。
对实体经济影响可预见、可控制
新的银行监管标准将影响银行经营行为特别是信贷投放水平,会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就全球总体而言,银行普通股(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1个百分点,18个季度以后GDP向下偏离基准水平的最大幅度为0.19%。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绝大多数银行已经达到了新监管标准,短期内上调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对实体经济影响十分有限。”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