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评论(0)
  • 字号:  
  • 收藏 点击:
  • 理财产品再度揽存 流动性骤紧银行“拆招”应对

    2011-5-26 9:0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普通银行客户似乎已感受到流动性的骤然趋紧。不论是银行理财经理在介绍理财产品时的热情游说,还是一些信用卡持卡人被下调的授信额度,似乎都在告诉大众:银行缺钱了。

      面对近期市场上陡然增加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信用卡中心发来的额度调整短信,你做好应对准备了吗?

      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开闸”揽存

      在流动性趋紧的大背景下,近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成为银行揽存的“利器”。尤其是在临近端午节小长假的时点,流动性的紧张局面再次凸现。业内人士预测,月末各家银行或将再一次面临激烈竞争,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也可能重现市场。

      存款“搬家”新路径

      股市持续震荡,基金发行遭遇“观望”,存款利率面对高企的CPI也变成了“负利率”……在诸多理财品种被投资者冷落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却意外地成为近段时间来投资者较为青睐的投资工具。

      央行最新披露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进入4月份以后,人民币存款同比大减。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519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01亿元。针对住户存款净减少的情况,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这部分存款中的一部分,很可能上演了一个新版本的存款“搬家”,其路径便是——由存款变身成银行理财产品。

      事实上,今年以来,流动性趋紧已经让银行上演了多次通过发行高息理财产品揽存的故事。尤其是在临近月末或季末的时候,由于银行要冲存款规模,因此这些时间点就会出现银行争相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变相”揽存的现象。

      “今年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量确实很多。”招商银行(600036)南京分行理财师胡燚向记者表示。他也认同部分银行存款流向理财产品的说法,“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今年理财产品的供应量很大,投资者的选择相对多了些;其次,今年由于股市持续震荡,部分从股市撤出的资金也转而投入到银行理财产品中。”此外,由于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水平普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所以投资者的选择也自然转向了理财产品。“以6个月期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的平均收益水平在年化4%以上,而同期存款的利率则为3.05%,在同样的投资期限下,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高收益产品高频率发行或成常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