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评论(0)
  • 字号:  
  • 收藏 点击:
  • 银行揽储压力大 银保产品饱受挤压

    2011-5-26 9:05:29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5月18日,中央银行自年初起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受存贷比的约束,银行面临巨大的吸储压力。银保业务因为明显挤占存款余额,而明显遭遇银行的“冷漠”。

      银行:

      更愿卖基金或自己的产品

      “自年初起,挤占存款余额的中间业务,特别是趸交类保险产品就很不受银行欢迎。银行通过存款考核,限制这类产品的销售。”某中型保险公司银保部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表示,“同样是中间业务,银行更愿意卖基金或银行自己的理财类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即使卖出去,钱也还是存在银行的。”

      据银率网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显示,各商业银行在今年4月份共发行产品1507款,同比增长67.3%,环比增长0.87%。

      与之相反,银行保险产品的销量却大大下降,并拖累整个保险行业的规模保费。“今年我们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是去年的三分之二。如果不考虑银保方面的影响,我们公司的规模保费是略超去年的,银保给公司业绩拖了后腿。”某外资寿险公司分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今年3月,全国寿险保费收入1095亿元,较2月份的1123亿元环比下降2.4%,2月份保费较1月环比下降8.3%。而去年同期,这两个环比数据为6.2%和-5.3%。

      对此,工商银行(601398)个人金融业务部杨军处长介绍,“在某一时点上,各项个人理财产品的规模与储蓄存款的规模确实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也有所取舍和侧重。近期通货膨胀率走高,客户不愿资产缩水,目前主流的保险产品都是投资理财型产品,功能偏重于投资理财,保险保障功能反而较弱。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因种类较多、期限灵活、购买赎回都很方便,收益也比同期限的存款高,收益稳健,而较具有竞争性。”

      关于银行对销售保险的态度,杨表示,“比起销售基金和银行理财等产品,销售保险产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首先,银行代理收取的保费收入一旦支付给保险公司,这部分资金将由保险公司自己支配,其运用方向不一定是银行存款,即使是投向银行存款也不一定就存在代理销售银行;其次,客户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部分保险公司掌握了客户信息,甚至撇开银行对客户进行二次营销。对此,银保双方虽然签署了客户信息保密协议,但很难监督和执行。另外,从给银行带来的中间业务收益看,与其他银行理财类产品相比,保险产品也并不占优势。”

      但是很显然,保险产品也是银行不能抛弃的。“尽管存在以上种种情况,保险产品银行肯定还会保留。首先,每一个客户都会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保险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银行希望有一定量保险产品的销售;其次,保险产品的销售手续费收入也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点,银行业很看重保险公司的一些业务合作资源,如托管、同业存款等。”

      但是,银行在选择合作保险公司时,显然比以前更“刁”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