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多种统计口径。我们更倾向于使用银监会口径的数据(9.1万亿元),因其更多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把握:一是由政府主导或控制;二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承担还贷责任。据此认定的政府融资平台主要包括三类: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例如土地储备中心)和机关法人(交通厅、公路局等)。
2011年一季度大约有2.8万亿元平台贷款已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剩余在平台名单管理的还有6.3万亿元。4月2日银监会向商业银行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严格了退出条件,“对于《通知》印发前已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并按商业化原则运作的贷款,各银行应重新逐一审定是否为公司法人且满足三项退出条件(注:全覆盖+定性一致+三方签字);不合要求但此前已纳入一般公司类的贷款需要重新将其归入平台贷款管理,并于6月末前完成。”因此,二季度严格退出条件之后,预计6月末平台贷款余额可能会上升至7万亿元。
近期平台贷款违约报道频现报端,先是云南公投,后是上海城投。如果仅仅是云南公投事件市场尚可接受,毕竟云南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平台贷款出点问题完全可以理解,但上海城投事件一经报道,部分投资者信心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彻底击垮:试想,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平台贷款都出问题,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台贷款资产质量怎样可想而知!
客观来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肯定存在或这或那样的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否真如媒体报道那样骇人听闻,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和研究。
平台贷对银行影响几何
从平台公司自身现金流覆盖的情况来看,全覆盖和基本覆盖的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根据《通知》的要求,2011年6月末要按照平台贷款最高300%的风险权重来计算资本充足率,我们估算对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0.2%到0.5%之间,受影响较大的前五家银行依次是工行、中行、农行、中信和浦发。
假定各家银行从2011年起均以平均节奏,保证2.5%拨贷比要求2015年顺利达标,那么各期末银行所计提的贷款拨备存量可覆盖和容忍的平台贷款不良率上升的上限是多少呢?
假设:1.每年拨贷比上升相同百分比,到2015年达到2.5%;2.非平台贷款和平台贷款不良拨备覆盖率必须满足150%;3.将目前非平台贷不良率较低的银行(包括招行、浦发、民生、中信、兴业、深发展(000001,股吧)、光大、北京、宁波)的不良率略为上调,其他银行非平台不良率维持不变;4.贷款增速逐年递减(见表);5.平台贷款余额6.29万亿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