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受央行6月1日公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的表述,“截至2010年年末,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的影响,2010年底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按30%计算即等于14.4万亿元。但细心解读你会发现,央行报告强调的是个体基本不超过30%,而不能简单理解为总体数据。
因此,据此计算得到的14万亿元被明显夸大,预计央行口径2010年底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6万亿元。其实,从风险管理角度,银监会统计的平台贷款数据参考意义更大一些。截至2010年11月末,银监会统计的平台数据约为9.1万亿元,2011年一季度大约2.8万亿元转成了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剩余6.3万亿元为狭义口径且按照名单制管理的平台贷款。
误区三:容易将媒体披露的个案全面化理解
鉴于媒体自身行业的特点,为吸引读者眼球,在平台贷款相关报道中,个别媒体难免会增加一些失实夸大细节,容易误导部分投资者将平台个案事件全面化理解。试想,换成其他非平台类贷款,如果用镁光灯去聚焦,非平台类贷款经常也会遇到或这或那大大小小的风险案件否则,银行风控部和资产保全部就没有设置的必要,如果同样集中火力去报道,肯定也不乏素材。如果所有个案问题都要全面化理解,非平台类贷款同样面临重大系统性风险,这明显与事实不符。
误区四:清理增加灵活性会使银行越陷越深
在平台清理规范过程中,银监会主张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鼓励对“续建、在建”项目适当注入流动性,以保持平滑运转和清理规范的可持续性。对此有人担心,继续给平台公司新发放贷款只会让银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