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及控制所面对的误区

2018-02-01 17:12:35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editor01  

  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守住系统性风险不发生的底线,基本上是2018年,甚至于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都有明确的原则,所以,为了落实该原则,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密集地进行部署。

  比如,1月25日至26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8年,中国银监会将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以此来降低企业的债务率;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继续压缩同业投资,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及早转型;大力整顿违规违法业务,进一步整顿银行业市场乱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行为,主动配合各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等。同时,证监会也表示要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监会则强调去杠杆等。也就是说,为了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金融监管各部门正在全面的部署落实。

  现在的问题是,按照货币政策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的调控新框架,当前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个切入点能够把握好当前中国金融风险的实质吗?如果这个切入点与中国金融市场现实有差距,那么这些政策及部署能够达到防范及化解当前中国金融风险的目标吗?如果不能够达到以其目标,中国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吗?其实,这些问题都得认真反思,只要把握了问题的实质,中国金融市场的许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中国的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即使发展到现在,中国金融市场仍然还打上了不少计划经济的烙印。正因为这样,到现在为止,中国的金融市场既没有发生过危机,也没有经历过周期性的调整。所以,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什么?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爆发?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有没有能力来应对?等等,这些都是未知数。现在中国防范及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路、政策、部署等基本上是沿袭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沿袭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模型、思维方式及操作工具等。实际上,一般来说,导致现代金融危机的根源或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基本上会相同,都是信用过度扩张的结果,但每一个国家的市场条件不一样,每一场金融危机爆发的具体方式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在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的应对方式可能会有很大不同。甚至于,同样是信用过度扩张,由于制度安排不同,有些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些国家则能够安然度过。目前,中国政府部门对系统性风险理解,一直强调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可防范但根本就不用太多担心。这与思维模式有关。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目前中国防范及控制系统性风险不发生的最大误区。

  按照系统性风险一般定义,它是指对金融稳定产生威胁的风险,这种威胁会对金融系统的绝大部分运作造成损害,并给整个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而这种风险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整个社会都把信用过度扩张作为一种常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及个人家庭都是如此。而金融市场的信用一旦过度扩张或整个社会过度信用风险承担,过多的流动性就会流向资产,全面推高各种资产价格,或是股市债市,或是房地产,或市场全部的资产价格全面飚升,形成各种资产的巨大泡沫。在计划经济下,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发生,这只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发生的事件,特别是价格机制严重扭曲市场更是容易发生。

  中国的信用过度扩张主要发生在2009年之后事情,仅是2009年一年的银行信贷增长就是1998-2003年的一倍半。从此之后,中国信用过度扩张就一发不可收拾。先是企业及政府,最近两年全面地延伸到家庭及个人。由于中国房地产政策一直没有把住房的投资及消费严格区分开,及国家统计部门把住房归为投资品,从而使得这种过度信用扩张的资金很大部分都流入房地产市场,全面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政府把有效地控制宏观杠杆率,银监会把降低企业债务率、遏制居民杠杆率及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率,切入点是对的。

  但是整个市场对此的理解则不同,或当前市场许多的常识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不大,因为当前国内房价上涨主要推高因素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庭的负债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国家或地方。目前中国人均负债为2万美元,美国的人均负债高达14.53万美元,日本是13.4万美元。中国的家庭负债占GDP比例只有44%,美国的占比高达80%,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是74%。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黑天鹅”事件的概率极其小。但是,实际上,这同样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因为,从这两年国内银行信贷增长的情况来看,这几年每年都在创历史记录。2016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3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68万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率达到46%。2017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13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3万亿元。这个数据看上去居民住房杠杆率有所下降,但实际上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就多了1万多亿,这些资金同样流入房地产市场。居民流入房地产的资金杠杆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加。也就是说,由于房价还在上涨,这样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遏制居民通过银行信贷加杠杆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就是为何银监会要抑制居民杠杆快速增长的原因所在。

  还有,上述主张中国的居民债务负担不重的一个严重误区是以人均债务承担数来进行国际比较。可以说,这种比较意义不是太大。因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差距巨大。正是这种差距巨大,占国内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或是没有获得金融服务,或获得的金融服务少许,更谈不上与银行发生债务问题了。即使以城市人口来观察,近几年过度加杠杆的居民主要是1980-2000年这个时期出生的年青人。为了购买加杠杆,这些居民把各种手段使用已经发展到极致。比如,最近有报道,一个年青的居民以30万元撬动了千万商品住房。如果以这个群体来计算他们的债务,估计没有哪个国家的居民敢冒如此之高的风险。而这与中国信贷政策有关。可以说,只要房价还在上涨,这些潜在巨大债务风险都会隐藏下来,但是如果国内房价下跌,这些居民巨大债务都会暴露出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会不会由此飞出“黑天鹅”是谁也不可预测的事情。难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只会上涨就不会下跌吗?即使北京深圳的房价涨到天上也不会下跌吗?

  再就是,为了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政府重点放在有效地控制宏观杠杆率,这当然没有多少错,也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不过,这样的提法或去杠杆化已经几年了,但这几年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不仅没有下降,反之还在创历史记录,只不过信用过度扩张的方式不断地在转换。为何会这样?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有一个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金额都在创记录的房地产市场存在,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及为了保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仍然还在宽松。这当然与有效地控制宏观杠杆率是相悖的。

  因为,尽管政府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重新定位,要求房地产市场回到居住功能,但是除了调控政策较严厉的城市通过信贷政策有所事前限制之外,其他城市对此都没有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限制要求,或用经济杠杆把住房的投资与消费严格的区分,去除房地产市场的赚钱效应。再加上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意图是既要遏制房价疯狂上涨,又要稳定房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房价上涨预期没有改变,房价没有下跌,所隐藏的金融风险自然不会暴露出来,但这只能会让房价再继续上涨(即使是房价上涨幅度不大),金融市场风险继续增加。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可以把房价下跌的金融风险隐藏下来,但中长期看,所积累金融风险会越来越大,到最后不暴露出来是不可能的。估计这同样是目前中国防范及控制金融风险的一个误区。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