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迅猛,不知不觉中,人们的支付习惯悄然改变,身上的现金越来越少,衣食住行,甚至路边修个鞋都能用一部手机搞定。但移动支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近日,一些市民致电武汉晚报“百姓问政”专栏,希望代表委员能关注移动支付安全问题。
市民朱先生家住汉口西北湖,他是移动支付的忠实用户,手机中除了最常见的微信、支付宝,还安装有4种其他移动支付APP。每天从过早开始,打车、买菜、购物……手机不停地扫扫扫。
朱先生介绍,近来,他发现,有些APP会根据他的消费习惯,精准推送一些广告。还有些APP推出的年度账单等,精准地掌握到他这一年去过什么地方,进行过哪些类型的消费。
“我有点担心。”朱先生说,这些东西表明,他日常生活中一些隐私性的东西,这些APP通过大数据分析,都能够掌握到。另外,注册这些APP时,他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都会进行登记,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后果不敢想象。
2016年,新洲市民王先生曾遭遇盗刷,银行卡中4万多元莫名在多个电子商务平台消费掉。事后回想,在街头扫过的一个陌生二维码最可疑,可能是扫码后导致信息泄露。之后,他一直关注此类事件,发现全国各地都有人在使用网络支付或者通过一些不知名电商平台购物后,发生了此类事件,新闻也多有报道。
王先生认为,网络支付带来方便的背后,也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希望相关监管能够更完善。在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保障人民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代表委员声音/
“运营企业在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方面义不容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范秉衡说,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等业务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背后的安全隐患问题也需要关注。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从2013年开始认真落实工信部第25号令,电话用户实行严格的实名制,建立有一套完整的客户信息保护机制,同时,还通过技术防护,建立防欺诈系统,从源头上封堵国内外的电信诈骗电话,并积极配合公安、通信、司法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信息安全保护除了人防、技防外,国家法律层面有《电信条例》《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等,运营企业要基于此更好地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坦言,网络安全实质是人与人的对抗。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较大,主要依靠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方式远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需要。
“应加快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周鸿祎建议支持网络安全企业开办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担任讲师,结合网络安全行业的最新需求,在网络安全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建立快速、规模化培养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的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优秀网络安全企业联合建设网络安全学院,开办网络安全专业学科;同时,政府部门与优秀网络安全企业联合制定网络安全职业技能标准,对网络安全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水平评价,满足行业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