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银监系统公布了14张金额超过千万的罚单。
2017年3月,向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开出了罚款金额为1670万元和1190万元的罚单; 7月,向花旗银行开出罚没金额合计1064万元的罚单;11月底,公布了对民生银行“飞单”案和农行票据案的罚单,农行北分被罚1950万元,民生北分被罚2750万元;民生北分的两名责任人被分别处以50万的罚款,属于本年度个人金额最高;12月,公布对广发的7.2元的“天价罚单”。
2017年开始大规模处罚,前几年金融行业可能让人触目惊心。想想看,2015年上半年,有多少资金通过互金、信托进入股市,背后又有多少资金是银行的。
山上狐狸都当妖怪了。以这次浦发行业案发为例。
早在2017年4月,《财新》杂志就报道,4月5日,一则市场传言发酵:有文章称,截至2016年11月末,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给七个企业集团的2010个“壳公司”授信1655笔,合计1600亿元,目前已显现风险865亿元。这七家企业实则由唐铭杨、罗山东、何文军、杨凤鸣四人分别实际控制。
当天下午,浦发银行回应称,“相关信息与事实不符。目前我行成都分行经营正常,风险整体可控。”
这次结果主要靠现场检查。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不良贷款。
2009年,在浦发银行的一份新闻稿中介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员工无不良记录,无案件事故发生,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并创造了前六年无欠息、无逾期、无垫款、无后三类不良贷款的佳绩。在上级行和监管部门近年的综合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