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海无涯”同时明确表示“这套技术想要复制和盗刷芯片卡完全不行,但盗刷磁条卡完全没有问题。因为目前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发行的磁条类银行卡,采用的安全技术都源于法国一家企业,而这一技术的所有参数均已被公开,我们就是靠这种技术参数来设计生产全套‘克隆’设备的。”
广西大学物理学博士黄存可认为,盗卡“产业链”的存在,意味着当前的银行卡防伪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银行磁条卡向智 能 卡 升 级 早 在2003年 就 已 经 开 始 了 。当 年 ,EU R O PA Y、V ISA和M A ST ER CA R D三个国际银行卡组织针对银行磁条卡容易复制现象,设计出了E M V标准IC卡,并推动磁条卡升级,也就是银行卡EM V迁移。三大组织同时规定,如果欧洲在2005年,亚太区在2006年,全球在2008年前,A T M仍没有应用E M V认证的智能卡技术,那么该交易相关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将自行承担客户遭受欺诈的责任。
伎俩在ATM机上“做手脚”
记者了解到,犯罪分子主要是通过在A T M机上“做手脚”实施盗卡。在A T M机插卡口安装银行卡读卡器窃取卡片信息,同时利用隐秘的无线摄像头窃取银行卡密码,从而成功盗卡。而且,犯罪分子也利用了银行便于推卸异地刷卡风险责任这一漏洞,绝大部分选择在异地盗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各地警方连续破获这类盗刷卡技术窃取储户银行卡账户的重大案件。
不久前,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几名男子,在广西、贵州、四川、广东、重庆等五省区的十几个城市,利用复制的银行卡,盗窃银行卡内的钱财,疯狂作案上百起,涉案金额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