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一:柜员机取款时候,要养成预先观察银行柜员机的插卡处、出钞口以及柜员机顶部是否有可疑装置的习惯,如果发现可疑装置,应立即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者保安、公安举报,不宜在晚上银行下班后取款。
习惯二:要养成在公共场所刷卡消费和输入密码时,用手或者遮挡物遮盖保护密码的习惯,避免旁人通过各种方式偷窥或者记忆密码。
习惯三:要养成把交易后各种金融单据妥善保管或者彻底销毁的习惯,不能随意简单处置,防止犯罪分子通过此类单据掌握用户的信息。
习惯四:养成每隔一段时间修改密码的习惯,尤其是在频繁刷卡的阶段,特别要注意进行卡密码的更新。一般说来,每隔3个月或半年左右更新一次密码比较合适。网上银行的密码应该不少于12位数字,最好采用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
习惯五:养成不在聊天软件、手机短信中传递银行卡和密码的良好习惯,因为电脑软件的漏洞和木马病毒,很容易盗取用户密码,如今,这一趋势已经蔓延到手机短信领域。
习惯六:养成定制银行短信提醒业务的习惯,用户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发现卡内资金的异常变动,并及时通过银行客服电话减少损失。
习惯七:养成不把所有现金分散在多张银行卡的方式,避免出现被犯罪分子“一锅端”的情况。
习惯八:养成将个人和家庭信息证件及复印件妥善保管的习惯,包括:身份证、护照、户口簿、工作证、驾驶证、个人身份证、结婚证……不得轻易借给他人使用。
管理真空让盗刷卡犯罪团伙有机可乘
从事盗刷卡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交代:“我们不会在当地盗刷,这样危险系数太高,往往异地盗刷,这样危险系数大大降低。公安破案难,银行也不会因为储户被多刷了3至5万元钱,而对我们穷追猛打,往往就划归烂账处理了。”
犯罪嫌疑人的这番话,不经意间道出一个事实:银行卡盗刷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就在于银行机构没有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反而往往以密码泄露、信息泄露为由,将盗刷的责任推卸给储户;而公安机关由于盗刷金额不高,导致缺乏足够的积极性进行追查。面对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储户即使希望追回自己不翼而飞的血汗钱,也往往只能仰天长叹。盗刷卡的犯罪团伙恰恰在这方面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