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黄:中国金融业的风险管理现状和前景

2018-04-25 20:57:28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editor01  

  中国金融体系前十年在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走上一条专业、专注、分业经营的道路,从监管到经营都小心提防证券、保险、信托、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建立了金融行业之间的各种防火墙。但是近年来格局发生了变化,正在从分业经营回归到混业经营模式。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秩序不稳的条件下,混业经营将成为下一轮新的风险源。敬请阅读。

  文/朱小黄(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

  近日,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小黄博士在“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第二届银行风险管理论坛——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上发表了主题为“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十年和未来”的演讲,针对中国金融业未来十年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了预警。

  朱小黄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平缓发展速度的“新常态”,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的经济政策着力于供给侧的改造转型,也符合目前的经济实际。

  两大宏观经济结构性矛盾逐渐呈现,经济基本面的走向估计有待观察

  朱小黄表示,第一个矛盾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比例失衡:截至2014年末,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为20.58,已超过最优比例,接近于警戒线水平。同时目前,我国的虚拟经济规模超过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建议提高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保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协调,避免流动性过多滞留在虚拟经济领域,要精准、高效地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领域。

  第二个矛盾是储蓄率太高:相比之下,美国储蓄率为5%,而我国为55%。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红利(如人口红利、环境红利、资源红利等)已经消耗殆尽。此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要真正解决这两个经济矛盾,只能进行实体减税,以消费金融推动发展,从而消化风险。

  金融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

  在谈到金融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时,朱小黄认为,保险业银行化、银行转型投行化、投行公关化、证券业短期化、互联网金融中介化等趋势化偏差所积累的问题,都难逃经济周期的检验。前十年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需求量大,各种金融机构围绕融资所产生的金融服务产品,借助自身的业务优势的确能产生短期内的高收益,但这样转型打破了行业的底线,带有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各种机构都把风险转移给别人或者未来,风险敞口越积越大。今后十年,宽松货币政策显然已经开始收窄,退潮之日,风险的礁石将露出水面,必须要小心观察。

  系统性风险边界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内一些省市在过去十年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局部系统性危机事件。系统性风险主要特征有政府、监管机构救助,重要企业倒闭,银行不良率走高,利率波动异常等,并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产生冲击。通过指标观察和模型分析,现在国内省市区域,整体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但某些省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企业杠杆率、财政收支净额等指标偏高,未来这些指标仍需要严密监测,严加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此外,还要警惕地方债务危机,流动性从增长到稳定收缩,M2由14%、15%降到10%左右是非常可能的。如果流动性陷阱长期存在,则债务危机的出现也须引起关注。数据显示,事实上,地方政府债务拐点大概在2012之前就已经达到。这表明,在多年之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就已经进入负面刺激轨道,地方政府债务对于GDP总量的边际影响已经是负面的。地方政府债务的继续上升,将会对GDP产生更显著的负面影响。

  未来十年金融业发展趋势预测

  朱小黄认为,首先,小规模银行发展空间压缩,重组并购转型是主要趋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流动性收窄后,以规模增长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中小银行前景堪忧,应该由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型,并购成为解决规模问题的主要方式。而资产质量、服务功能、风险管理技术、产品特点等则是决定命运的因素。

  第二,互联网金融将回归金融本质。未来十年互联网金融的主题是风险管理。需要注重数据、制度、拨备、规则、流程、风控、交易模式等方面的金融技术和体系建设,不受监管,不顾后果,居间撮合,不担风险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第三,外汇储备将回归价值储备。现行强制结汇制度将支付、流动中的外汇也形成储备的一部分。今后十年外汇储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应该把支付流通中的外汇还给企业、个人,还给支付体系。庞大的外汇储备将有所缩水。人民币汇率会带来冲击。同时外汇储备投资于高风险,现金流不足的项目会带来“货币双重风险”,值得研究。

  此外,风险管理工具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走向。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测将成为未来十年风险管理的热门。智能化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分析、预判和决策。所谓智能化,本质上是风险管理方法、技术、模型与人才的结合。

  对于中国金融业未来十年的建议和提醒

  在对中国金融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之后,朱小黄提出了独到的建议和提醒,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隐藏在收益之后,容易让人看不清而忽略。

  2.金融风险工作者的职责是促成交易,即通过发现、提示、规范风险,促成有效交易。

  3.任何经济活动都在大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在大格局一定条件下,风险总量是常量,各个主体通过低于常量的风险竞争,从而拿到市场份额。

  4.所有规则都应符合人性,违反人性的规则都是风险之源。

  5.未来趋势之一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化,先进的流程与工具包含了先进观念,工具化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趋于网络化、模型化、智能化。

  6.随M2增速下降,泡沫化时代结束,各种金融风险将逐渐暴露。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增长,将面临各种挑战,根本上是对风险管理体系能力的挑战。

  7.完整的投资成本包括财务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风险成本计量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要学会运用。

  8.全球科技进步带来的财富增长没有得到公平分享,是全世界最大的风险根源。

  朱小黄提醒:应提倡专业专注,拒绝多元经营:中国金融体系前十年在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走上一条专业、专注、分业经营的道路,从监管到经营都小心提防证券、保险、信托、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建立了金融行业之间的各种防火墙。但是近年来格局发生了变化,正在从分业经营回归到混业经营模式。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秩序不稳的条件下,混业经营将成为下一轮新的风险源。

  讲座预告

  在亚洲金融风暴、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之后,系统性风险在全球风险治理的坐标中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朱小黄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性风险逆向运动原理和拐点理论,测度了我国国民经济五部门及综合系统性风险,并运用“金融加速器理论”解释了系统性风险集聚的原因。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逆向运动路径上有3个阶段性质变拐点:系统性风险开始逆向运动的点(A点),系统性风险积聚的点(B点)以及系统性危机爆发的点(C点)。2005-2018年间,我国系统性风险于2008年超过B点达到最高值随后波动性下降,从2015年起增长趋势显现,预计2018年将再次超过A点。此外,研究团队还对系统性风险的非均衡传染机制和外生冲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建立了分部门、分阶段、分层次的可持续监控的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