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保护应更加全面

2018-04-18 21:14:17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editor01  

  网络安全,可谓是近年来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法制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不少市民看来,网络安全不仅是个人信息的安全,还涉及到社会及国家的网络安全;不仅是数据安全,还包括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安全;不仅是网络系统的安全,还包括内容的安全。(《法制日报》4月16日)

  如今网络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各类信息在不断扩大的交汇、分享中,我们个人也变得逐渐透明,因为无论是聊天、搜索还是看视频、阅读,只要使用互联网服务,实际上就是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数据交给互联网公司。共享信息、大数据都不可怕,但随之而来的技术漏洞、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才是真切暴露出大数据时代的重中之重——网络安全。

  何谓网络安全?大体上讲网络安全既包括个人信息的安全,又包括涉及到社会及国家的网络安全;软件上是指数据安全,硬件上是指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纵深上不仅是网络系统的安全,还包括内容的安全。内容涵盖范围如此之广,可反观我们的网络生活,真的受到了安全保护吗?

  笔者对此深有体会,时常能接到广告推销的电话,当对方能准确地报出我的姓名和住址时,我感到深深的恐惧,对方怎么能掌握如此具体全面的信息?若被不法分子所用,后果不堪设想,况且单一的个人信息泄露会影响个人隐私、社会交往和经济利益;局部性、群体性的个人信息泄露有可能导致网络犯罪和社会问题;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会引起公众恐慌,危及社会稳定;敏感的、跨境的个人信息泄露更会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这些都在警示着我们,网络安全问题,不可小觑。大数据时代,谁来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保护我们的隐私?

  我们每一个网民,作为当事人,应提升隐私安全保护意识,心防要高于技防,时时对自己的行为把关,比如发布微信微博时要注意对时间、地点和照片做模糊化处理,出现不相关的人一定要删掉,这不仅是对自身隐私的保护,更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从源头处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

  面对这个新生棘手问题,相关部门责任更重,一方面,网络安全需要法律沃土,更多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增加违法成本,严厉打击不法分子,以儆效尤,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风气和指向标;另一方面,健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建设数据安全监管手段,强化对互联网相关企业、数据平台和服务系统的技术检测,提升行业门槛和准则,对违法企业严格执法。当然,作为万千信息的收集者,互联网企业保护网络安全,为网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网络环境,为社会、国家严守机要秘密,更是责无旁贷。

  构建安全网络环境,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义务和责任,将这份认识记挂于心,化身于行,“自保”与“他保”齐上阵,消除网络信息界的“黑色产业链”和“魑魅魍魉”,那安心畅游于网络的美好愿景便指日可待了。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