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网络安全,信息社会将成为黑暗中的废墟。”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今日以“共建安全防线共治安全环境共享安全生态”为主题的2018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表示。
2016年10月21日,美国东海岸(世界最发达地区)发生世界上瘫痪面积最大(大半个美国)、时间最长(6个多小时)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去年5月12日爆发的"WannaCry”的勒索病毒,通过将系统中数据信息加密,使数据变得不可用,借机勒索钱财。病毒席卷近150个国家,教育、交通、医疗、能源网络成为本轮攻击的重灾区。因此,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保障网络安全迫在眉睫。
《网络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扶持重点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和项目,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网络技术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参与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项目。此外,在近期发布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的战略任务“夯实网络安全础强调“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安全可信的产品推广应用。”足以证明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沈昌祥院士提出,网络威胁是永恒的主题,他认为网络空间最大的威胁是有利可图和全方位攻击;同时网络空间极其脆弱,包括计算科学、体系结构、计算模式等存在一定的问题。
面对如何通过可信计算构建良好的网络安全,沈昌祥院士提出要做到“五可一有”,即,可知,对合作方开放全部源代码,要心里有数,不能盲从;可编,要基于对源代码的理解,能自主编写代码;可重构,面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安全需求,对核心技术要素进行重构,形成定制化的新的体系结构;可信,通过可信计算技术增强自主系统免疫性,防范漏洞影响系统安全性,使国产化真正落地;可用,做好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适配工作,确保自主系统能够替代国外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要对最终的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及其安全,坚持核心技术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推进市场化,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品牌。
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网络空间形势,沈昌祥也强调,立足国情,创新驱动,弯道超车,聚全国之力用可信计算3.0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主动免疫保障体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网络安全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