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免费WiFi莫轻信 个人隐私需慎重

2018-09-12 20:51:58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editor01  

  《网络安全法》实施一年多来,一批违法网站、违法账号被关闭,一些守护网络安全不力的平台被问责,一系列网络犯罪案件得以侦破,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在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市民们又该怎样避防安全风险?

  没网了?免费WiFi莫轻信

  有网友说:等地铁时,闲来无事上网。手机上搜到一个免费WiFi信号,输入手机号后就收到验证码。谁知道登录使用半小时后,手机就停机了。起初以为月租余额不够,又转了几十元进去依然停机。电话询问客服,才知道手机竟已被扣500元上网费。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公共场合搜到的免费、无锁WiFi安全防护功能较弱,不要贪图共享WiFi的小便宜,否则容易导致手机上的银行卡信息、应用账号密码等被盗取。对来历不明的无验证或无密码的WiFi热点,尽量不要使用;如需使用,建议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并开设安全VPN通道,网银、支付宝等切记通过专门App客户端登录;在不使用WiFi时,最好将WiFi自动连接功能关闭。

  要网购?支付安全要正规

  有网友说:网购后第二天,接到所谓客服来电,称购买的商品交易未成功。登录自己的购物账号,发现选购的商品的确不见了,便按对方要求“登记”付款时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并如实告知了收到的3条手机验证码。没想到,很快发现自己银行卡存款被转走。

  事实上,网购时,一定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和正规App。登录购物网站,要先核实网站域名是否正确,注意支付类网站开头是“https://”,且大多数会有挂锁等防伪安全标志,慎重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不随意点击手机短信中的网址链接,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信工具上发送的各类链接,谨防钓鱼网站。支付App只绑定小额银行卡,删除App前切记解除绑定的银行卡。可考虑下载安装规范的手机管家和电脑管家软件帮助鉴别。

  点链接?个人信息别滥发

  有网友说:过年时,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短信,写着“新春快乐,上次聚会的照片我传到网盘了,链接发你”。打开短信里的链接,发现是空白页面,以为是网络问题。然而,很快有朋友收到我手机号发出的要求汇钱短信,这才反应过来手机中了病毒。

  对此,专业人士提醒,不要轻易打开陌生号码发来的所谓“重要文件”“获奖链接”“精彩图片”等信息、链接或图片,避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使用中,安装必要的查杀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对手机、电脑查杀病毒,清理木马病毒或恶意程序。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浏览器以及第三方应用等,避免黑客利用漏洞发起恶意攻击。平时养成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文件的习惯,尽可能降低病毒攻击产生的损失和影响。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