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面临更大风险暴露可能 10月百万罚单数量占半

2018-11-14 17:26:26  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编辑:editor01  

  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减。近日,银监系统第四季度首月披露的罚单数量和罚款金额环比上月均有所增加。据统计,2018年10月,各级银监部门共披露218张罚单,有14张罚款金额超过100万元,其中农商行7张占比五成。

  违规放贷成通病

  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商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暴露可能性。从监管罚单统计来看,违规案由有信贷违规、票据违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以及利用金融凭证进行诈骗、变相接受本行股权质押提供授信等违法违规情况。其中信贷违规发放排在违规是由的第一位,不仅是农商行屡屡被罚首要因素,也是当前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以来,金融机构“吃罚单”呈现出增多的态势。北青网记者从银监系统发布的数据看到,今年前三季度,银监系统累计公布罚单共2528张。其中,银保监会公布的有10张,地方银监局公布了772张,地方银监分局公布的有1746张。截至三季度末,银监系统合计罚没金额逾16.5亿元,其中,三季度银监系统累计公布罚单813张,相比前两季度公布的1715张,力度并未减弱。

  值得关注的是,从被处罚的单位上看,农商行依旧是罚单重灾区。以东北地区为例,多家农商行因同业违规遭遇大额罚单。今年7月,大庆银监分局连发四张罚单,因违规办理同业业务,大庆农村商业银行被罚1000万元,黑龙江林甸农商银行被罚700万元、黑龙江杜尔伯特农商行被罚700万元、黑龙江肇州农商行被罚600万元。

  实际上,农商行在这方面的违规几乎是家常便饭。近日,北青网记者从银保监会官网上看到,贵州黔南银监分局针对贵州三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利用个人银行卡绑定POS机揽储过渡客户资金;无视监管部门暂停开展同业业务的要求,私自开办同业业务;违规人为调整不良贷款的行为,决定对贵州三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处80万元罚款,并对当事人李旺江警告罚款人民币10万元,对当事人岑新宇警告并罚款人民币10万元。

  从业务范围来看,同业业务,信贷业务违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以及票据业务违规是罚单的高发地带。实际上,这类违规业务也一直是监管部门监控的重点。针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表示将会继续保持强监管、严监管态势,依法处罚,严格问责,坚决刹住银行业各种乱象。

  农商行吃罚单占半数已成常态

  北青网记者发现,自2017年上半年原银监会组织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相继开展“三违反”(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以及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和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行业廉洁风险等十个方面的市场乱象专项治理(上述检查被业内俗称为“三三四”专项检查)以来,农商银行业务违规方面就不断开始暴露,因信贷投放违规等监管部门处罚已经成常态,罚单数量占比也一直保持在五成左右。

  今年的罚单数据也明显的体现出当前农商行违规整治任重而道远,据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银监系统开出的罚单数量为803张。7月至9月的罚单数量分别为199张、418张和186张,罚款金额分别为8490万元、13200万元、3890万元。其中超470人被问责,多人被终身禁业。

  通过梳理各月的罚单情况来看,农村金融机构一直占据各级银监部门查处银行业乱象的榜首。其中,7月份,涉及农商行及其相关违规人员的罚单共51张,罚款金额达4353万元,占总罚款金额比例超一半。

  8月份,银保监会的处罚公告中,涉及农商行的有罚单99张,罚款金额共计2900.31万元。涉及农信社的则有51张罚单,罚款3400余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70余万。涉及村镇银行罚单15张,罚款383万元。罚款金额共计6953.31万元,占比52.67%。

  而9月份,涉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机构的罚单数量达到97张,占总罚单数的52%。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处罚数量还是处罚力度,农商行占比五成已成常态,其内部管理提升的空间不小。

  资产质量引关注

  一方面,农商行因各种业务违规频频被罚,另一方面,部分农商行却因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率高企而引发社会关注。比如,贵阳农商行2017年末不良率飙升至接近20%;山东省内部分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也被指出现大幅上升。

  客观而言,正是由于底子薄弱、业务及经营范围受限因素,让不少农商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下面临困境,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收紧,也令农商行真实不良贷款规模浮出水面。

  但是据记者了解,在农商行风险暴露的过程中,除了此前监管统计变化的这一外部因素外,部分农商行在公司治理结构、风险防控机制存在缺陷的问题也较为明显。

  从此前发布的三季报数据发现,披露不良率的不到半数,其中有7家农商行三季度不良率上升,南昌农商行不良率逼近5%,达4.82%,此外,黄石农商行、山东禹城农商行、河北唐山农商行不良率进入“3”字头,分别为3.94%、3.2%、3.35%,九江农商行、福建福州农商行也分别达到2.99%、2.92%。不过,也有不少农商行不良率出现好转。

  针对农商行不良率风险问题,有分析人士表示,农商行不良率上升与监管部门关于降低不良贷款偏离度的要求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贷款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农商行需解“垒大户”情结。

  另外一个就是农商行作为涉农领域的金融机构,贷款绝大部分都是投向了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数据显示,两项业务占比均超出农商银行贷款总额的50%,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这部分贷款在经济下行周期更容易成为坏账。与此同时,何城商行比,农商银行经营区域高度集中,许多农商行信贷业务基本不出县域,一旦出现贷款逾期,就很容易形成坏账,风险分散较为困难。因此,不良率波动更大,不良率见顶的时间也更长。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