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遇到多个上级部门部署的工作任务在时间上扎堆时,还硬性要求在相近日期完成,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造成基层干部分身乏术,往往会无中生有地闭门编造“痕迹”。这说明,如果把管理手段当成管理目标,就会造成本末倒置,违背“痕迹管理”的初衷,甚至会带来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如果基层干部将精力全耗费在保留工作痕迹上,就无法投入精力为群众解决难题。为此,在工作中有必要对痕迹管理“瘦身”,厘清什么工作需要留痕,以什么样的方式留痕,大体划定一个范围和标准;要改变对基层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工作资料,尽量不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并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向实绩倾斜;上级部门在基层检查时,应率先垂范“留实痕”,不能只看材料、听汇报,多到实地检查验收,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多与基层干群交流,用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来检验成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邓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