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期市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18-09-03 06:04:48  来源: 中金在线  编辑:zgjrzk  

  高起点高标准

  作为期货行业盛会中的后起之秀,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这3年来,论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办会,力求专业、务实服务行业和产业,见证了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产融深度结合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为迎接第三届论坛成功举行,今日起,本报推出“郑州国际期货论坛这3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光阴似箭,一转眼,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即将走过3个年头。据记者了解,主办方2016年筹备首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时,就明确将该论坛打造成中国期货行业年度盛会,并使其成为中国期货及衍生品行业的一张“名片”以及河南金融市场、郑州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组委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打造,每届论坛在主题确定、嘉宾邀请、议题设置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期市发展的重点、要点及热点话题进行精心安排。

  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境内外期货交易所、风险管理机构加强国际间合作,更高层次服务中国及世界经济意义重大,为此,组委会将论坛主题定为“把握新常态 开创新格局”。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给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实体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此,第二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主题确定为“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今年的论坛也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新理念 新征程 新作为期货市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宾邀请方面,论坛从首届开始就坚持每一届都要邀请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或金融衍生品领域专家参会。从201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到2017年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原主席蒂莫西马萨德,再到今年的哈佛大学教授、亚当斯密奖得主罗伯特巴罗和CFTC首席运营官迈克尔吉尔,大家总能在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一睹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大师的风采。

  另外,来自国内外衍生品交易所、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大咖,以及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行业专家、资深市场人士也给每一届论坛带来了丰富“大餐”。各路大咖齐聚郑州论“道”,从国内外最新经济金融形势解读到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再到期货等衍生品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实体产业,让参会人士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这3年来,业内人士对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赞誉不绝于耳。每届论坛结束后,依然能够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这不仅因为论坛为市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探讨交流的平台,也给了相关产业、企业交流分享经验的机会。3年来,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是2017年的第二届论坛,央视新闻在报道中称:“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正成为推动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重要舞台。”

  “前两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具有宽广的视野、前瞻的视角、务实的议题。应该说,这就是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意义所在。”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它既是促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交流平台,也是金融服务和运用衍生工具经验的分享平台,还是境内外机构和企业建立更深关系的合作平台,希望主办方能一直把这个论坛办下去。

  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看来,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期货行业的品牌之一。“作为行业盛会中的后起之秀,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和境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胡俞越说,中国期货市场已开启国际化新征程,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作为一个国际化盛会,除立足郑州,展现“郑州特色”外,要始终体现“国际化”这一最初定位、特色和水准。“未来,希望论坛能有更多境外的交易所、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及企业参与进来。”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现货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期货市场和行业的工作重心,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正在参与和推动将这一“梦想”照进现实。


中金在线
中国金融智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稿启示 - 法律声明 - 免责条款 - 隐私保护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http://www.zgjr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2005133号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智库 sitemap
中国金融智库法律顾问:海勤律师事务所 王勇 合伙人 律师
中国金融智库 电话:8610-56225227/28/29/30 传真:010-51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