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假如都靠政府来保护,往后去我认为政府财政收入也有很大的问题,怎么来负担这些保护呢?所以要开辟更多的资金资源。”9月8日,上海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祝君波在以“传承融合新生”为主题的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上如此表示。
上海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 祝君波
祝君波认为,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原地保护是最高境界,但是异地保护也值得研究。因为现代的科技可以使异地保护得到很好的体现,上海几栋建筑是完整的平移,有一些可以拆除复建。
古建筑修缮以后如何使用?祝君波表示,现在修缮了很多老建筑都搞成博物馆、美术馆,变成大大小小的事业单位,往后想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恢复了花了那么多钱都变成事业单位了是一个大问题。“我在威尼斯看到那些老建筑都在进行商业的利用,品牌店,一些商业化的利用才能够使得保护的积极性更高,当然充分的使用是在充分保护的条件下,但是不使用的话,这建筑也会起到不好的效果。”祝君波强调。
以下为发言实录:
祝君波:各位好!我是一个出版人但是也曾经是一个收藏界的人,因为我在我们国家最著名的上海朵云轩工作过28年,所以我跟收藏界的人打交道比较多。那么我介入古建筑这个范围是2012年跟阮仪三先生一起到台北参加世界华人大会,从那以后我对古建筑也有兴趣有一点关注。我们两个人曾经在2014年组织过一个“老房子保护与收藏的研讨会”1200万人点击,几十家媒体报道。怎么两个会跑到一起呢?他是主张保护的,我是玩收藏的,我们原来玩收藏的人都是玩书画、瓷器、玉器,我们都是玩可移动的文物。那么建筑原来不在我们收藏的范围里面,我这个人怎么也变成收藏了呢?因为我关注到成龙先生、王卫先生、马国昌先生,他们在10年以前已经到山里面收藏民居。中国江南一带的雨林比较多,老建筑50年之100年难以坚持下来,和西方的建筑是不太一样的。第二个农民的儿子结婚不要在老建筑立面,他要拆掉老建筑要盖四上四下、三上三下,所以产生了一个现象,就是有人有眼光跑去把这些老建筑买下来,运到城里来,就变成了一个收藏。刚才先生说收了600栋,成龙先生算是收的少的,所以我跟阮仪三先生搞过收藏和保护合起来的论坛,结果引起了大家热烈的关注。
今天因为要控制时间,我不能侃侃而谈了,我把我昨天晚上写的初步的稿子比较快速的念一下。我认为保护古建筑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也有一个解决方法的问题,假如没有好的方法,这些理想信念实际上是坚持不下来的,因为我们确实处在一个农耕文明向现代化文明转变的历史时期,城市化的进程乡村的改造,都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老经验老办法未必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方法的改变和创新非常的重要。
当然,我们非常承认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物证,现在没有人再向50年代拆北京城了,也没有领导干部像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建设大规模拆掉很多的非常宝贵的建筑资源。但是不等于这个问题不严峻没有挑战。深深刺痛我有两个案例:一个是济南市把德国人造的济南火车站全部拆掉,这两年他们说又要把它恢复起来,简直是开玩笑,那么这是官员不正确的利益观;还有一个案例就发生在上海,上海市宣传普及建筑保护最好的了,而且我们阮仪三教授在上海做过很多次的研究,有一个女富豪花8千万买了一栋值得保护的老建筑,她把它围起来全部拆掉。
现在的问题是肯定要坚持保护,但是我觉得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原地保护是最高境界,但是异地保护我认为也是值得研究,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因为现代的科技可以使异地保护得到很好的体现,上海几栋建筑是完整的平移,有一些可以拆除复建。
第二个,保护资金问题。假如都靠政府来保护,往后去我认为政府财政收入也有很大的问题,怎么来负担这些保护呢?所以要开辟更多的资金资源。最近上海有一个案例,就是普拉达投资修建了荣家花园。我到上海西郊公园里面看到,现在开放了公民领养动物,动物每年吃掉的牛肉、羊肉很大的花费,公民可以领养一头狮子领养三年,那么古建筑保护要有让公民保护进来的方法,这些资金进来投资人可以得到一定的汇报,公民有一个可以免税的回报,这是解决资金的问题。
第三个,修缮以后如何使用。我们现在修缮了很多老建筑都搞成博物馆、美术馆,变成大大小小的事业单位,往后想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恢复了花了那么多钱都变成事业单位了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觉得在使用上也要解决思想。我在威尼斯看到那些老建筑都在进行商业的利用,品牌店,一些商业化的利用才能够使得保护的积极性更高,当然充分的使用是在充分保护的条件下,但是不使用的话,这建筑也会起到不好的效果,我就谈这三个问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