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士林用旧锅炉改造成的“邮筒”。 记者 烟成群 摄
长城网讯(记者 烟成群 郭甜肖)给300年后石家庄市长写一封信,连同珍藏的文件、图片资料封存起来,放到一个2米多高的红顶“邮筒”里,这是年逾花甲的河北北方汽车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士林最近在筹备的一件事。
街道工厂工人、个体户、民企董事长、文化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邢士林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活生生的例证和标本,展示改革开放的历程。
走出工厂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万元户
“我是石家庄市南高营人,小时候家里穷,15岁就到街道办的石棉制品厂上班挣钱了。”回忆起40多年前的往事,邢士林满怀感慨。
从小要强的邢士林在工厂石棉瓦车间工作,为了提高技能,他在休息时间偷偷自己买了火车票,到沈阳找知名老师傅学艺。老师傅看看他没钱,就让他晚上睡在了单位的仓库里。凭着一股子钻进,邢士林后来破了石棉瓦产量全国纪录,一个班生产600块。
改革的春风吹起,邢士林的生活轨迹也有了变化。石棉制品厂成立劳动服务公司,挑选25岁的邢士林当经理。当时公司就两三个人,经营范围仅限劳保手套、肥皂等用品,主要是服务本厂。为开拓增收渠道,脑子活泛的邢士林又主张在工厂边开了个小门市部,卖一些磁带等生活用品,他还联系从河南拉回来一车白酒,很快就销售一空。
在劳动服务公司的一年时间,邢士林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找到了人生的感觉,他不顾家人和厂长的劝阻,毅然辞职,成为一名当时很另类的个体户。
顶着压力,邢士林从倒卖一双鞋、一辆翻新自行车起步,走上谋生、创业之路,凭着脑子活、肯吃苦,他第一年就成了万元户,也是石家庄首批万元户之一。
1983年,他找到一些车队修理厂朋友,采取赊销方式,开了个汽车配件商店,靠着诚信经营,慢慢打开了局面,客户越来越多,两年多时间他就积累了上百万元资产。
在和客户打交道过程中,他还敏锐地感觉到汽车轮胎需求正日益增长,就跑到银川橡胶厂,谈好了可以给对方提供紧缺的生产原料天然橡胶,条件是供给自己一部分轮胎。然后,他又南下云南,与西双版纳种植天然橡胶的部门谈好采购协议。就这样,天然橡胶运到银川,轮胎厂给邢士林轮胎抵货款,邢士林卖完轮胎后,再支付西双版纳天然橡胶的货款。
从石家庄到银川用货车拉轮胎往返要一个星期,装车、卸车都是邢士林自己一个人干,装完了一路押车回来。
“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我相信国家的改革好政策,凭着一股闯劲,而且懂得借力,才越做越大。”邢士林说。
意识超前 改革红利靠行动把握
随着轮胎业务风生水起,邢士林成立了自己的石家庄汇明商贸公司,资产增长到数百万元。当初极力劝阻他不要辞职下海的石棉制品厂厂长李尔镛,也在退休后做了商贸公司的副经理。
接下来,邢士林又开始从日本进口汽车发动机,业务遍及长江以北,利润率达到3倍。然而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措手不及,刻骨铭心。
某单位和邢士林谈好一块进一批发动机,货到后对方因资金问题迟迟未提货。邢士林和对方商定由他把发动机销售完后,把利润交给对方。不料之后,邢士林却收到了一封起诉书,对方以违反合同的名义把他告上法庭。
“我当时蒙了。一直以为只要诚信经营、问心无愧就行了,从来没想到也会成为被告。一时不知所措,精神上无法接受、压力巨大。”邢士林告诉记者。
这起事件最后经过有关部门协调,以邢士林赔偿90多万元而了结。“触动我的不是那90万元,而是随着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法律纠纷越来越多,不懂法,就跟不上时代了。”邢士林说。
这之后,邢士林用心学习法律常识、关注国家和省内的改革政策、方针,并积极与张兴让、马胜利等企业改革先行者沟通、交流。
上世纪90年代初,邢士林成立石家庄进口汽车服务中心第四营业处,通过多方协调,获得国家计委、工商总局联合下发的轿车经营权批件,开始经营、销售二手日本进口轿车。据称,个人经营进口汽车,邢士林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个。
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汽车销售困难重重,经常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时正值1992年初,我和政府部门沟通,与工商、车管部门人员一起组团去南方考察,了解改革前沿的政策。经过十几天考察,回来后在轿车销售上通过履行相关程序,销售渠道畅通了。”邢士林介绍。
1994年,看到经济发展、物资流通对货物运输的需求增大,邢士林拿下了二汽东风的河北总代理,进入卡车销售市场,1995年营业额达到5亿元。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1998年,邢士林把握市场商机,果断转型经营汽车配件市场,市场辐射能力遍及全国各地,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
凭着在业界的影响力,邢士林被推举为河北省国际商会汽车后专业委员会主席。他多方奔走协调、建言献策,组织举办了中国河北汽车后市场国际合作交流会,经济学家郎咸平到会,会议发布了第一本《中国汽车后市场蓝皮书》;促成石家庄市政府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合作,使中国(石家庄)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花落”石家庄;他邀请省委、省政府决咨委专题组、省社科院成立联合调研组,利用两年多时间,调研我省汽车后行业,全面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呈报石家庄市政府,得到市长邓沛然批示。
醉心文化 坚持只为播撒自信
走进石家庄北外环北方汽配城的办公楼,让人有种置身一个文化艺术馆的感觉:迎面“大家堂”的匾额赫然入目,室内琳琅满目的文创作品,无不透着5000年历史的厚重。
再次走上创业之路的邢士林选择了文化产业,近年来总投入达到了两亿元。
据了解,向文化产业转型还源自于十几年前的一个经历。一名广东商人和邢士林交谈时,随口而出的一句“石家庄是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让邢士林内心很不好受,从此耿耿于怀。
邢士林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中山文化创意产品。 记者 烟成群 摄
邢士林逐渐把汽配城大部分工作交由女婿处理,自己则开始了新的创业。从2005年10月起的两年多时间,邢士林走遍了石家庄17个县市的山水和多个村庄,亲自参与拍摄、剪辑了长达300分钟的石家庄历史文化专题片《遥远的风历史上的石家庄》,斥资400多万元。
他聘请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张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室主任宋镇豪、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孟繁峰,多次考证史书记载的石家庄史实。组建了中山战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开辟了中山文化艺术展馆,长期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考察交流,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作为一家民营的场馆,中山文化艺术展馆已经免费接待参观者5万余人次,中山历史文化符号被更多人所认识、了解。
“伴随改革的进程,以前那种弯腰就能捡钱一样的生意再也没有了。拥挤的交通、恶化的自然环境等问题,促使各行各业告别粗放式发展,走向转型升级。而文化产业正是需要挖掘、有着无限潜力的产业。”邢士林说。
邢士林介绍:“中山国早在春秋末年就已经很强大。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知道,河北的历史文化不仅有燕赵,还有辉煌的中山。”
邢士林一直希望把中山文化符号通过陶瓷、木雕等载体展现给世人。景德镇、腾冲、德化、定州、井陉等地都留下了他和伙伴的足迹。他拿着自己设计的图纸,一遍遍与烧瓷匠人沟通,不厌其烦。十几年来,他设计的工艺品,已经获得外观设计专利上百个。
邢士林在文化产业上持续投入资金和精力。 记者 烟成群 摄
与轮胎、发动机、汽车配件相比,邢士林在文化产业上的投入产出比无疑是最低的。但邢士林至今仍是充满激情、乐此不疲。
近年来,邢士林还成为绿水青山的捍卫者、建设者,展现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他曾为宣传保护怒江而千里迢迢赶赴云南,在平山县岗南镇西河沟村投资开发2500亩荒山,植树造林,使枯竭多年的水沟又有了水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回顾40年来的创业历程,邢士林说,是改革的政策让自己逐渐走出了越来越开阔的人生,现在仍在前行。这过程中他也经历了一些困难和弯路,但最终都一一化解了。当前政府部门从各方面鼓励自主创业,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年轻人不要辜负了创业的好时代!